其实,公主这一称呼最早并不是皇帝女儿的专称。早在周朝时,周天子的女儿称为王姬。而公主这一称谓,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公羊传》中说,周天子嫁女儿自己不做主婚人,而是请和自己同姓的诸侯代为主持,“主”指的是主持的意思,而“公”则指的是主持婚礼的诸侯,“公主”也就是由诸侯主持婚礼。后来,天子和诸侯的女儿也就称为“公主”了。
“公主”一称为皇帝女儿专利始于西汉。据《汉书》记载,因为主婚的是诸侯,皇帝的女儿便叫公主;而诸侯女儿的婚礼由父亲主持,父亲又叫“翁”,所以,诸侯的女儿就叫翁主,也叫王主。
西汉时期,皇帝的姐姐的地位也是十分尊崇的,比如,汉景帝的姐姐就被呼为“长公主”,汉武帝即位后,她又被呼为“太长公主”。汉代公主都有封邑,且由皇帝赐给上等的豪华宅第,有的还拥有大片的园林。皇帝还允许她们在自家的府里设置官吏,称之为家令、家丞等。皇帝对公主赏赐丰厚,她们中的许多人都拥有大量的土地财富,富奢堪比王侯。
历朝历代,公主一称也多有变化。隋唐时期,宫中的等级划分更加明确,皇帝的姐姐,先皇的姐妹,以及皇帝的女儿被称为公主,而皇太子和诸王的女儿则不得以公主自称。太子之女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宋朝一度推翻了公主的叫法,用帝姬、宗姬称呼皇室女儿。明朝又改回隋唐旧制。
清军入关前,皇帝的女儿称格格。崇德元年,皇帝的女儿才改叫公主。清朝时皇后生的女儿叫“固伦公主”,表至尊一国,而嫔妃所生称“和硕公主”,表重尊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