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刺字有历史依据吗?

时间:2023-11-11 13:59:02

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英雄。相传在他年轻时,岳母在他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个字。之后岳飞驰骋沙场,报效国家,做出一番事业。那么“岳母刺字”真的存在吗?

岳母刺字有历史依据吗?

据后人考证,“岳母刺字”在宋人的笔记和野史中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鄂王行实编年》中也没有记录。岳母刺字最早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并未说明这四个字出自岳母之手。

岳飞像到明代中叶,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明朝末年,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

“岳母刺字”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钱彩评的《精忠说岳》。该书第二十二回以“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为回目。该回讲述岳飞不受杨幺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迟早毁于一旦。

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该书详细记叙了岳母刺字的整个过程:先在岳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之永不褪色。但有学者提出,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刺字一事显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传记中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出来的。

 

 

岳母刺字有历史依据吗?

知识链接

刺配

刺配是中国古代刑罚的一种,是指在面部刺刻标记,押送边疆服役或充军,重者终身不释。此制始于五代的后晋,宋、元、明、清仿用,但“刺”与“配”本是两种不同的刑罚。

“刺”又称“刺字”,源自商、周时期的五刑之中的“墨刑”。秦汉时又称“黥刑”。《说文》云:“黥,墨刑在面也。”墨黥之刑是对犯罪较轻的人的一种刑罚,其方法是在受刑者的面额上刺字,并染上黑色,以作标记。“配”则从“迁”、“徙边”、“流”演变而来。东汉末年,“徙边”还成了死刑株连重刑中的一种,如“丈夫处死,妻子徙边”。南北朝时,北魏统治者改“徙边”为“流刑”,是新五刑(死、流、徙、鞭、杖)之一。到了五代,晋高祖滥用刑罚,将废止了几百年的墨黥之刑又重新搬出来,“刺配”之刑由此产生。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