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儒家学说究竟是一个学术流派,还是一种宗教,学术界历来争论不一。
认为儒家是“儒教”的人认为,儒家学说本来只是一门学问,但自从汉武帝利用政治权力定儒教于一尊,孔子学说便宗教化了。孔子的言论因为政治的强制而成了不容置疑的类似于戒律的东西。隋唐时期,“儒”开始与“释”、“道”并称为三教。在封建政权的支持下,儒教体系最终完成于宋代。它以中国封建伦理“三纲五常”为中心,吸收佛教、道教的宗教思想和修养方法,信奉“天地君亲师”。有当代学者专门撰文《儒教就是宗教》,从崇拜对象、戒律、因果规律、天命观、修炼方法5个方面找出儒家与基督教的类同之处,以此证明儒学就是“儒教”。
还有学者则从“儒教”与基督教的修道者在具体行为方面的相似之处,证明儒学是宗教。比如,他们指出:基督徒是指跟随耶稣或其传人(彼得、保罗等)修道的人,他们吃斋、持戒、祷告修行,爱人如己、敬畏上帝、向往天国,并且有着同样理想、信念,并遍布全世界。而中国古代儒教所称的君子也同样是这样的人,他们不在意物质生活,爱人,严格管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重视“省吾身”,信奉天命。并且,他们还有与众不同的“儒生”打扮。这些行为与基督徒非常类似,而一般的学术派别只是一种思想,而很少有如此完备的行为规范以及终极信念。
但又有许多学者认为儒家并非“儒教”,而只是一个学术派别。他们提出:“儒”这个字,原本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它的字义是“优”及“和”的意思,说他们的思想学问,能够安定社会,说服别人。所以它只能称为“儒家”。宗教的特质是要完全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追求彼岸的解脱,而儒家是典型的此岸哲学,强调人而非神明,注重现世现实。并且宗教必须是“先验”的,超自然的,会有一个“创世说”,但儒家没有,它只是一套逻辑演绎的体系。因此,总的来说,儒家只是一门与宗教有相似之处的学术派别,本质上并非宗教。
知识链接
“儒”字的解释
《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儒”。
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开始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俗,时间久了,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
“儒”这一名词的最早记载应该是在《论语·雍也》。孔子告诫他最得意的学生子夏说,要当就当“君子儒”,千万不要当“小人儒”。此后,“儒”这个词逐渐摆脱了它的原初含义,而逐渐独立为“孔门”的专用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