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是家常菜肴常见的材料,或炒或拌,鲜嫩可口。市场上黄瓜大多青葱可爱,叫“青瓜”似乎比黄瓜合适;浑身带刺,叫“刺瓜”也不错,为什么要叫“黄瓜”呢?
这背后还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黄瓜并非中国土产,而是来自西域,最初叫“胡瓜”。
南北朝时期,后赵政权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国登基做皇帝后,对国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石勒颁布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不赦。
有一次,石勒在单于庭召见地方官员,这时襄国郡守樊坦衣衫褴褛地走进来。石勒见状,很不满意,就说:“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见朕?”樊坦慌乱之中不知如何是好,只好随口应道:“这都怪胡人没道义,抢了我衣物,害得我只好褴褛来朝。”话刚说完,樊坦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头谢罪。石勒见他知错,也就不再指责。等到召见后例行“御赐午膳”时,石勒又指着一盘胡瓜故意问樊坦:“这是何物?”樊坦知道石勒有意考问,于是恭敬答道:“黄瓜也。”石勒听后方才满意。
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称为黄瓜,在朝野之中传开了。唐朝时,黄瓜已成为南北常见的蔬菜。现在黄瓜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春黄瓜、架黄瓜和旱黄瓜。而闻名全国的品种是北京刺瓜和宁阳刺瓜,二者均外形美观、皮薄肉厚、爽脆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