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洗衣粉,人们是用什么来洗涤衣物的?

时间:2024-11-27 09:17:03

我们知道,洗衣粉乃是一种化学产品,近代才发明。那么,古代没有洗衣粉,人们是如何洗涤衣物的呢?

古代没有洗衣粉,人们是用什么来洗涤衣物的?

事实上,古人早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土制洗涤物品。先秦时期的《考工记》中就记载了古人发明的一种“清洁剂”——灰水。这种灰水乃是将草木灰泡水后形成。《礼记·内则》言:“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可见,古人洗涤衣裳冠带,所用的就是这种草木灰浸泡的溶液。因为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所以能去污。这种易于取用的洗涤剂,在古时是十分常见的。

另外,《考工记》中还记载了一种由贝壳灰与栏木灰混成的混合洗涤剂。贝壳灰中含有氢氧化钙,与栏木灰作用后,可以生成氢氧化钾。用它的水溶液洗涤丝织品时,会与丝表面附着的油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能够把丝洗得干净亮丽。

到魏晋时期,便出现了一些新的洗涤剂——皂角和澡豆。皂角,也叫皂荚,是豆科植物皂荚树所结的果实。皂角中含有皂甙,它的水溶液能生成泡沫,有去污性能。当时社会上甚至已出现售卖皂荚的店铺,可见它作为洗涤用品颇为流行。后来,有人更进一步把去除了种子的皂荚捣烂,做成如橘子般大小的圆球,供洗衣、洗身之用,俗称“肥皂团”。这种经过简单加工的肥皂,携带起来方便,效果也更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它的制作方法:“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后来人们发现了一种叫皂叶的植物,揉碎后也可以当肥皂用。

实际上,由于各地物产不同,古人用来制造的土制洗涤剂还不止这些。

房屋“前不栽桑,后不栽柳”有道理吗,古人房前屋后栽树还有什么讲究?

民间谚语:“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意思是说,房前不栽桑树,屋后不植柳树,院中更不种杨树。不种杨树,是因为杨树又名“呱嗒手”、“鬼拍手”。那么,“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又是因为什么呢?

人们认为,“桑”与“丧”谐音。房前植桑,会给家门带来不幸,意为招丧引祸。“屋后不栽柳”是因为古人观念中,金银珠宝门前进,收在家中福气多。如果在房后栽柳树,那么金银珠宝和福气便会从房后“柳(流)”走,是不吉利的象征。

据史料记载,这种说法大概是汉唐以后形成的。“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只不过是人们借汉字谐音,寻得心理安慰的一种说法。

在民间,关于房前屋后,还有很多说法。“门前一棵柳,珍珠玛瑙往家走。门前有棵槐,金银财宝往家来。”人们取柳树、槐树的“流”、“怀”之意,希望财运福气统统来到家中。为了庭院美观,房前屋后应种什么的顺口溜有:“前兰后桂庭牡丹,迎门松竹梅耐寒。

影壁墙上爬山虎,金银菊花门窗前。刺梅不是庭中物,除去丁香留金兰。小桃花开红似火,月下夜赏斗颜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