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常用来形容人做事粗心大意,经常犯错误。但“马”和“虎”却是两种互不相干的动物,为何被人们扯到了一起,这个词语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据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一·牛犊》载:“楚中一农人赴市归,暂休于途。有术人后至,止与倾谈。忽瞻农人曰:‘子气色不祥,三日内当退财,受官刑。’农人曰:‘某官税已完,生平不解争斗,刑何从至?’术人曰:‘仆亦不知。但气色如此,不可不慎之也!’农人颇不深信,拱别而归。次日牧犊于野,有驿马过,犊望见误以为虎,直前触之,马毙。役报农人至官,官薄惩之,使偿其马。盖水牛见虎必斗,故贩牛者露宿,辄以牛自卫;遥见马过,急驱避之,恐其误也。”
这段文字讲述一个农夫赶集回来在路上遇到一个道士,道士告诉他:“你气色不好,三天内会杀财,还可能受点小刑罚。”农夫很不解:“官府的税已经交了,我也不喜欢和别人争斗,刑从哪里来呢?”道士也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气色如此,不可不防。”农夫不太相信,第二天,在野外放牛。这时候恰好有送信的马路过,牛以为是老虎,上前触之,结果马被顶死了,农夫不但赔了钱,还被官员打了一顿。
后面的解释说牛见到老虎必斗,如果有马路过,则牛经常会认识错误,将“马”当成“虎”。指“马”为“虎”,乃牛粗心所致,故有“马虎”一词。现在,“马虎”已是日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