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鱿鱼”本来是一道菜,现在多用来指被解雇或辞退。那么这个词语是如何产生的呢?
鱿鱼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软体动物,营养价值很高。除了食用,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长期食用可预防贫血、缓解视疲劳、抑制血中的胆固醇含量、清肝明目。其含的多肽和硒等微量元素有抗病毒和射线的作用。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鱿鱼补虚润肤、滋阴养胃,堪为滋补佳品。
鱿鱼的做法众多,煎炒烹炸,无一不能。生鱿鱼一般为扁平状,但经煎炒起锅后会形成一个个小卷,再辅以一定的作料,吃起来嫩滑可口。但炒鱿鱼是如何和“解雇”联系在一起的呢?这与我国过去的雇工制度有关。那时候,劳动者没什么权利保障,老板说让你走人就没有多少可商量的余地。单位一般不提供被褥,所以被褥这些日常生活用品都是自备。一旦老板解雇你,就只好卷起铺盖卷走人。这和炒鱿鱼卷曲的形状很像。于是有人就用“炒鱿鱼”来比喻被解雇或辞退。
现在由于劳动法和相关法律的实施,企业并不能随便炒员工鱿鱼。此外一些优秀的人才在发现更好的职位后,也可能反过来炒老板“鱿鱼”。因此“炒鱿鱼”也就有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被解雇,二是主动辞职。
人们为什么把横插一杠子称为“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这个说法和程咬金有关系吗?
“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常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时,有新的因素介入或产生,从而影响了整个事件的进程。
程咬金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小说中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原名程金,后称程知节,早年投奔瓦岗寨,先后跟随李密、王世充等人。失败后归顺唐朝,帮助李世民剿灭隋末群雄,到唐高宗时,官至大将军,后因率军西征无功而罢官,正史中有记载。
《隋唐演义》中说,隋末天下大乱,尤俊达想劫皇杠,但是人手不够,便找到程咬金。程咬金安置好老母,与尤俊达共同行动,三次在半路劫下皇杠,震动天下。押运皇杠的官兵最后知道是程咬金所为,说出了“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话来。
据说程咬金为人憨厚耿直,以一对板斧为武器,武艺一般,但运气很好。打仗时,遇到武艺一般的敌手,只需要三板斧。遇到劲敌,耍完三十六道板斧,如果还是无法取胜,便拍马逃去。现在的俗语“三板斧”、“三十六道板斧”也是形容他的。“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是形容他常手执板斧,伏于半路杀出。
现多比喻在事情进行过程中出现了没预料的情况而最终导致功败垂成。所以我们在谋划或准备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提前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或被忽略的因素,这样才能避免被半路杀出的“程咬金”给占了便宜。
人们爱用“半斤八两”表达“差不多”,可半斤是五两,怎么会和“八两”差不多呢?
“半斤八两”常用来比喻双方旗鼓相当,差不多。可是按现行计量单位,一斤等于十两,半斤只有五两,与八两相比,少了三两。难道少了三两的“半斤”真能和“八两”相等吗?
这还要从古代的度量衡说起。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唯独这“衡”还拿不定注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皇帝怪罪,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十六进制确定后,在我国长达2 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