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凶恶的面孔比友善的面孔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时间:2024-11-27 05:59:05

为什么我们对不利东西的反应要比对有利东西的反应表现得更敏感?为什么我们走在大街上时,一张凶恶的脸要比一张友善的脸更容易引起我们注意?

为什么凶恶的面孔比友善的面孔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是什么让你的幸福感缩水

现在请你考虑一下你今天的幸福感,并用1~10这几个级别表示其程度。与此同时,请你回答下面两个问题:第一,什么会将你的幸福感升到10级?是你梦寐以求的海景房,还是事业阶梯上迈出的一步?第二,发生什么事,你的幸福感会以至少同样的程度减弱——半身瘫痪、癌症、沮丧、战争、迫害、破产、失去你最好的朋友、孩子被绑架、老年痴呆、饥饿、失明、死亡?

看得出“负面”因素比“正面”因素多。在人类过去的进化过程中,这种情况还要明显得多。甚至可以说,我们只需犯一个愚蠢的错误,就会死。

◎得与失的不对称

我们估计损失要比我们估计收益多得多,这一点都不足为奇。让我们看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一张100元钞票,显然是别人不小心丢失的。他捡起这张钱,心里挺开心,就像是从天而降的一笔收入。但是当他回到家,看到活泼可爱的女儿出来迎接他时,就很快把这捡钱 的事情给忘到脑后了。

之后又有一天,他在上班的路上,发现他放在口袋里本来打算给交通卡充值的100元钱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了,他猜想一定是在拥挤的车上被人顺手牵羊了。虽然只是丢掉了100元,并不是多大的损失,但是懊恼和愤怒却一直萦绕着他。那一整天,他都闷闷不乐,直到回到家,还对自己的爱人愤愤不平地讲起这件事。

看到这里,请想一想,对你而言,捡到100元的惊喜和丢掉100元的沮丧,哪种感情会更强烈一些呢?通常情况下,丢掉100元的沮丧往往要大于得到100元的惊喜。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把这种现象称为“损失规避”:相同的一样东西,人们失去它所带来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人们往往更在乎“失”,损失要比同样多的收益对我们的影响更大,因此,人们也就有意无意地尽量避免“失”,这就是损失规避。

为什么凶恶的面孔比友善的面孔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几个有趣的现象

从上文可知,如果我们想说服某人,请不要用可能的收益做论据,而要说他这样做可以规避一种可能的损失。

让我们以希望人们及早识别女性乳腺癌的宣传为例。现在有两种传单。传单A的说法是:“请每年接受乳腺癌检查,这样你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罹患的癌症。”传单B的说法是:“假如你不每年接受乳腺癌检查,你是在冒可能罹患癌症不能被及早发现和治疗的风险。”在这两种传单上都有一个电话号码,供读者打电话索取额外的信息。结果表明:通过传单B,打电话的读者人数更多。

的确如此,很多时候,人们害怕失去某件东西的想法比获得某件同等价值的东西的想法表现得更强烈。现在让我们假设你的工作是为房屋提供隔热层。假如你告诉顾客,缺少隔热层他们有可能损失多少钱,就要比告诉他们使用好的隔热层他们能够节约多少钱,更有助于说服他们在房屋里使用隔热层。虽然这两者之间在金额上是一样的。

股市上也是一样:投资者们往往宁愿继续等待,希望他们的股票重新上涨,于是,表现得更倾向于忽视损失。在他们看来,被忽视的损失还不算损失。因此,他们不卖,即使上涨的希望渺茫、继续回落的概率很大。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职场,基本上所有员工(如果他们是独自承担责任,而不是集体作决定的话)都有畏惧风险的倾向。如果我们站在员工的立场来思考这种现象,很显然这样做是有意义的:如果做成某件事情最多会带给他们一笔奖金,但是一旦失败就有可能让他们丢掉工作,既然如此,那他们干吗要冒这种风险呢?

要知道,几乎在所有公司的所有情况下,风险都大于可能的收益。如果你作为公司老板抱怨你的员工缺少冒险精神,那你现在就知道是为什么了。

总之,我们对不利东西的反应往往要比对有利东西的反应表现得更敏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时,一张凶恶的脸要比一张友善的脸更容易引起我们注意。既然我们更倾向于对“失”表现出更大的敏感性,所以,我们在作决定时要学会使用换位法,将自己带入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情形中考虑自己可能的决定,从而平衡损失规避心理造成的影响,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