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的“排队”行为我们都不陌生,那么,毛毛虫为什么会选择排队的方式呢?毛毛虫又是靠什么排成一队呢?
◎毛毛虫的“排队”现象
在网络上,人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报道:“神农架发现千脚蛇,分开为虫,合则为蛇。”据说这种蛇还可以被打散变成无数小虫,过一会儿又会聚合成一条蛇,当地老乡据此认为它有接骨的药效。当然,任何意识清醒的人都知道,既然是由虫组成的,就不能称之为蛇。其实,这种现象指的是某些鳞翅目幼虫——俗称毛毛虫的“排队”行为。
◎神秘的毛毛虫世界
一百年前,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其巨著《昆虫记》中介绍了他对一种排队毛毛虫的观察。在《昆虫记》的中译本里,这种毛毛虫被翻译得千奇百怪,“松树行列蛾”“松毛虫”“枯叶蛾”。
其实,这种毛毛虫的中文名叫松异舟蛾,属于鳞翅目舟蛾科,是欧洲南部、地中海地区和北非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森林害虫。它会伤害几乎所有品种的松树和雪松,而且幼虫的毒毛会使人畜严重过敏。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这种生物不断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散,在一些过去没有分布的地区爆发成灾,因而受到欧洲地区的广泛重视。
这种毛毛虫是集群生活的,它们会在松枝间编一个大大的丝巢,然后住在里面躲避寒风。在它们小的时候会先吃包在巢里的松叶,很少出去。等到毛虫长壮、天气也冷了,就像商量好一样,开始停止取食巢内的松叶。因为再吃的话,巢就塌了,它们就没法过冬了。
当毛毛虫觉得巢内松叶吃得适可而止的时候,它们就会排队外出觅食。每个队伍都会有个随机产生的“队长”负责探路。如果把“队长”拿走,后一位就会立刻接替“队长”的位置。虽然毛毛虫的头看着很大,其实只是头壳,在头壳上有10个单眼,能感光却看不清路。所以,毛毛虫主要靠触觉和味觉来探路。
◎毛毛虫为什么要排队
那么,毛毛虫为什么会选择排队的方式呢?这是因为毛毛虫都住在一个巢里,每天出外觅食后还会回到这个巢,若是分散觅食,会出现很多意外情况,导致幼虫不能回巢。而幼虫期在当地正好处于秋冬季节,不能及时回巢就有冻死或被捕食的危险。所以,大家排成一队是最好的选择。
毛毛虫靠什么来排成一队呢?昆虫学家法布尔认为是靠毛毛虫自己吐的丝。毛毛虫只要在爬,就无时无刻不在吐丝。不过,毛毛虫吐出的液体一遇到空气就会变成固体的丝,黏在地上。每条幼虫吐的丝会黏在一起,变成一条“丝路”。长长的“丝路”经过阳光的照射,还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不过,近年来研究却指出,丝线并不是毛毛虫认路的依据,它们会一边爬,一边分泌一种“追踪费洛蒙”,据此来找到回家的路。不仅如此,毛毛虫还能分辨出新路和老路,并选择被更多毛毛虫走过的那条路。至于丝线,多多少少可能也有作用,但更多的是避免毛毛虫在光滑的枝干上打滑。
至于费洛蒙的作用,主要是针对“队长”。对队伍里的其他成员来说,主要是靠触觉感触前面一条虫的刺毛来保持队形。
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把一条毛毛虫的内脏剥空,只剩外皮,套在木棍上,这个外皮不能分泌费洛蒙,但仅靠上面的刺毛就能引诱一只活毛毛虫跟 着他走。
除了松异舟蛾,还有很多群集性鳞翅目幼虫有排队的习惯。在中国,最常见的就是刺蛾幼虫的排队。刺蛾幼虫碧绿光滑,排起队来比松异舟蛾更具观赏性。不过,毛毛虫只在找食的路上会排队,找到食物后就分散开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