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的伴侣能带给你更多的幸福感

时间:2024-11-23 06:35:08

我们对依赖模式该许什么愿望,大家现在应该已经清楚了。虽然选择安全型伴侣听起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了探明依赖模式不同的人到底会偏爱安全型伴侣还是希望伴侣的依赖模式与自己相仿,明尼苏达大学的帕特丽夏·弗雷泽和其同事召集了226名目前单身的男女大学生。实验对象被告知,他们将会看到9份候选伴侣的调查简介(有点儿像婚恋网站上的个人信息),并得知自己有可能和其中最有魅力的人约会。

安全型的伴侣能带给你更多的幸福感

弗雷泽和其同事发现,安全型的候选伴侣从总体上来说并不是最受欢迎的。事实证明,安全型的实验对象会选择安全型的伴侣,焦虑型的实验对象会选择焦虑型的伴侣,而回避型的实验对象则会选择回避型的伴侣。

表8–1

安全型的伴侣能带给你更多的幸福感

人们并不会一味地偏向于安全型的伴侣,而是会选择与自己的依赖模式相配的人,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已经做出决定,将把一个愿望花在寻找安全型之外的伴侣上,那么焦虑和回避型伴侣从长期来看到底能带给你什么样的生活呢?这个问题很有趣。非安全型的依赖模式有多大危害呢?在繁育力、恋爱满足感以及稳定性上,安全依赖模式的投资回报率又是多少呢?

繁育力

依赖模式能否作为预言身体健康的因素?它是否与婚姻的成功有所关联呢?现存的证据表明,安全的依赖模式或许能够抑制疾病以及疾病的恶化。通过一项对5000多名随机抽选的美国成年人进行的研究,拉克兰·威廉姆斯以及杰弗里·贝利得出结论:通过我们在本章开始时做的测试的评判,在13种患病风险日益增加的身体不适症状中,安全依赖模式与其中12种都没有关联。而与此相反,焦虑的依赖模式却能加重人们罹患头痛、慢性疼痛、中风、心脏病、高血压以及溃疡的风险,而回避型依赖模式则会将人们罹患头痛及慢性疼痛等症状的概率提高14%~19%。其他研究表明,如糖尿病等疾病成型之后,不安全的依赖模式与疾病的管理不善是有关联的。关于婚姻与依赖模式的数据非常少,但回避型成年人的结婚概率通常比较低,或结婚年龄较晚。

恋爱满足感

香港教育学院的李田园和达利斯·陈对焦虑型和回避型依赖模式与恋爱质量的关系做了荟萃分析,汇集了近88项、共包括16000多名研究对象的研究结果。在过去20年间,各种研究普遍使用的假设是:不安全型依赖模式应该是与恋爱质量低下相关联的。然而,回避型与焦虑型依赖模式之间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二者在恋爱中的表现是不同的。相比之下,焦虑型依赖模式与较为明显或积极的感情与行为相关联,也就是说,当焦虑型的人感到安全时,他们的伴侣是可以看到或感觉到的;而回避型的人则会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整体来说,他们对恋爱的情感投入和表现也较少,因此他们的不安较难以用肉眼捕捉到,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方式使得回避型的人的恋爱质量低于焦虑型的人。

李和陈发现,根据焦虑型的人的报告,此类人对恋爱的满足感较低、互助行为较少,而消极情感则较多。根据观察者对恋爱双方互动情况的评价,依赖模式越偏向焦虑型,此人表现出的冲突行为越多,也越容易用有害的方式沟通。根据回避型的报告,此类人在恋爱中的满足感、感情的互通以及互助行为较少,而消极情绪偏多。就如假设的一样,与焦虑型依赖模式相比,回避型依赖模式与恋爱中的不满、低互通感以及互助行为较少等表现的联系更强。相反,焦虑型依赖模式与沟通时产生矛盾的联系要比回避型的依赖模式更强烈。

虽然回避型的人对自己的不安表现得不甚明显,但这种方式对恋爱产生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焦虑型和回避型的依赖模式与有害的沟通方式等恋情中所有的负面因素几乎都有相关性,与互通感等恋爱中的所有积极因素的缺失也不无关系。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对亲密关系的不适以及对被抛弃的焦虑等不安全型依赖模式的构成因素会对婚姻质量产生影响,因为不安全型的恋人容易神经过敏,从而影响到恋爱关系的和谐。

安全型的伴侣能带给你更多的幸福感

图8–1 不安全型依赖模式的评分与恋爱表现的关联

恋爱稳定性

焦虑型或回避型的思维方式是如何帮助人们应对不能可靠给予支持和关爱的抚养人的呢?这个问题探讨起来很有趣。在面对有可能消失的支持和关爱时,焦虑型的孩子会神经质地将抚养人紧紧地留在身边,回避型孩子则会与抚养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护自己不受打击。由于依赖模式会一直延续到成年人时期,焦虑型的人之所以会在成年后的恋爱中用焦虑的方式思考、感知以及行动,就是为了让恋人留在自己身边;回避型的人目标则相反,他们想要与恋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那么,焦虑型的成年人能否实现把恋人留在身边的目标呢?回避型的成年人又能否在不想和对方太过接近的时候维持亲密的恋情呢?

我发现,有关依赖模式与恋情稳定与否之间关系的研究少得惊人,但即便如此,有两项研究还是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说明了安全型和回避型依赖模式对长期婚姻状态产生的不同影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伊娃·科洛南和斯蒂芬·贝拉针对1958年和1969年于密尔斯学院就读大四的女生进行了跨度为31年的纵向研究,这项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分别在实验对象27、43及52岁时对其生活状态进行了调查。科洛南和贝拉发现,在实验对象43岁时,被归类为回避型的女性的已婚概率要大大低于安全型女性。更令人吃惊的是,只有24%的安全型女性汇报说自己离过婚,而在回避型女性中,这个数字却达到了50%。

研究人员通过另一项有关依赖模式及婚史的研究发现,与尚未结过婚的年轻大学生构成的比较样本相对比,经历过多次婚姻的实验对象被归类为安全型的概率要小很多。安全型的人在从未结过婚的一组中占有47%的比例,但这个数字在经历多次婚姻的一组中只有14%。焦虑型的人在多次婚姻一组中所占的比例(38%)与从未结婚的一组中的比例(38%)几乎没有差别,而回避型的人在多次婚姻一组中出现的概率(55%)却远远大于从未结婚的一组(15%)。

安全型的伴侣能带给你更多的幸福感

图8–2 安全型与回避型依赖模式在结过婚及离过婚的人群中所占比例的不同

为了公平起见,我应该在此提一下,有关依赖模式与感情稳定的研究之所以如此稀缺,一部分原因是结果不甚明显的研究要比那些得出确定结果的研究更难公开发表。拿这个例子来说,如果依赖模式无法用来预测恋情或婚姻的破裂,那么研究人员或期刊编辑可能就不会将这些结果发布出来。一项对年轻恋人进行的追踪调查发现,依赖模式并不能用来预测两人是合还是分,这可能是因为依赖模式最适合用来预测长期婚姻而非短期恋爱的稳定性。

总体来说,如果你能避免那些偏重于焦虑型或回避型的伴侣,去寻找依赖模式偏重于安全型的伴侣,那么你所得到的投资回报便是不可小觑的。依赖模式偏于安全型而非焦虑型或回避型的伴侣不仅身体比较健康,会给对方带来更多的恋爱满足感,并且本人在感情中也更容易得到幸福。一项研究表明,选择安全型而非回避型的伴侣,能够让离婚风险减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