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激情澎湃的爱情并非只是无可救药的浪漫派人士的追求,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渴望。在下文中,我们将看到人们从周围环境中所接收到的有关爱情的定义,以及为什么说他们寻获爱情信息的方式往往既不理智也不现实。包括我们的父母、朋友以及大众传媒等因素在内的社会环境,都会让我们对如何恋爱形成自己的观点,我们对于爱情的观念以及对理想伴侣的挑选方式,也都是在这些信息的强烈影响下形成的。
那么,现在的儿童和青少年最容易受到哪种环境的影响呢?在最近的一项有关时间分配情况的调查中,凯瑟医疗中心的研究者让10000多名8~18岁的实验对象回答他们如何利用时间。研究人员发现,当今的年轻人会把一天中绝大多数的时间(每天7.5小时,或者说清醒时间的45%)都用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电子设备上。他们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视频、互联网或游戏上。相比之下,这些年轻人在学校里的时间占清醒时间的30%,与朋友进行休闲活动的时间占20%,而与父母共同度过的时间只占10%。
接触大众传媒并非是一项消极的活动。年轻人之所以主动地接触大众传媒,不只是为了娱乐,他们还将大众传媒视为一种指标,而其中的信息也能为他们的恋爱生活提供指导。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交际学教授克莉丝汀·巴琛以及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社会学家伊娃·伊鲁士曾联手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向183名年龄在7~17岁之间的实验对象提问,想要知道他们在寻求恋爱方面的建议时会选择哪种渠道,90%的实验对象都回答说会以电视节目和电影作为渠道,其他看似更为可靠的渠道却只获得了较少的得分。比如说,母亲建议的入选率只有33%,而选择父亲建议的人只有17%。在另一项实验中,赫瑞瓦特大学的本贾尼·霍姆斯和金伯利·约翰逊想要调查,恋爱中的年轻人所看的电视节目量是否影响他们形成一些有关感情的非理智的观念,比如男人和女人之间因性别不同而产生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或者恋爱双方互相读懂彼此心声是理所应当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对象看电视的时间越长,对实际生活中感情关系的满足感便会相应越低。
孩童对恋爱的幻想
孩童们对恋爱的观点是通过观察父母的交流、看电影,甚至是从睡前故事中得到的。包括俄罗斯学者弗拉基米尔·普洛普在内的早期叙事分析者研究了几十篇童话故事,以求找出这些故事之间共通的主题。他和这些学者发现,大部分童话故事无论是在人物还是情节上都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在这些童话故事里,一般都会出现一位为美丽的姑娘倾心的勇武王子,而这位姑娘之所以爱上王子,并非因为他的身份地位,而是因为他的内心。与此同时,这位美丽的姑娘正承受着周围环境的沉重压迫,并急需一位壮硕勇猛的英雄来解救她。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一般都会一见钟情,但邪恶势力则会企图拆散两人,阻止这段感情开花结果。在故事的高潮,邪恶势力似乎占据了优势,而真爱仿佛将沦于万劫不复之中。然而,在这个时候,命运总会伸出神奇之手。魔棒轻挥,咒语声声,金光闪闪,霎时之间,破布变成了晚礼服,青蛙变成了王子。一见钟情果然是存在的,王子与公主喜结连理,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看到如此完满的大结局,孩子们安心睡去,在美好爱情童话的睡梦中徜徉。
研究人员丽特莎·唐纳及其同事对迪士尼电影中所传达的恋爱观做了检视,并将在26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与伴侣和家庭有关的主题挑选出来。他们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与上文中的文学分析者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研究表明,这些电影中绝大多数的男女主角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便一见倾心,另外,这些电影多以美丽的外表作为理想伴侣的条件,且多以“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收尾。这么说来,在被问及对爱情的想象时,难怪许多孩子会将自己的未来伴侣描述得美丽大方、才华横溢、英勇无畏了。如果你问他们,找到这位理想的伴侣后,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他们就会抛给你那种专门预留给不懂事大人的怀疑眼神:如果你遇到了打算和你一起白头偕老的伴侣,那么你不就注定要永远过着幸福的生活了吗?谁还需要什么计划呢?
青少年的悲情恋爱观
孩子们沉浸在寻找真爱的美梦中,而青少年却在促使他们坠入爱河的荷尔蒙大爆发中醒来。在英文课上,青少年们会接触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有关薄命恋人的悲剧爱情故事,其中的男女主角虽然命中注定要为彼此倾心,却又被爱情遮住了双眼,从而遭遇悲惨的结局。这些青少年回到家后,又会接触到诸如《暮光之城》系列小说的悲剧爱情故事。《暮光之城》中的女主角是一位普通的中学生,在滂沱大雨中遇到了她的灵魂伴侣,看到了他在夕阳映衬之下的身影。这位吸血鬼美少年不但没有感情、惧怕阳光,还想吸女主角的血来饕餮一番。哎,但她偏偏就是无法抑制对他的爱意,这份爱早已是上天注定。
在爱情悲剧中,无论王子是罗密欧还是爱德华·卡伦,无论美女是朱丽叶还是贝拉·斯旺,这些都不重要。虽然时代不同,但这些故事中所暗含的爱情观都是一致的。与我们儿时看过的童话一样,爱情在命运之神将灵魂伴侣送入自己生活的那一刻起就悄然绽放了。然而,这些命中注定的恋情却无法得到完美的结局。青少年们坠入爱河的速度如此之快、跌得如此之深,他们没有意识到,两人相爱的速度以及彼此间承诺的重量将使他们坠落时的重力成倍增加。说到问题的源头,就是我们认定世上存在所谓“独一无二的真命天子”。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上天注定的爱人,而且这恋情偏偏注定多舛,那么你该怎么办呢?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大多会选择与自己的梦中情人共同坚持过完这悲凄的一生,共同走到痛苦的终点。当青少年痛失自己唯一的恋人时,真的会觉得这样的恋情是注定万劫不复、此生不会再出现的了。
在孩子的童话和年轻人的爱情悲剧中有一条共同的信息,即人与人的相爱是命中注定的。这些有关缘分天注定的信息告诉我们:爱情是从天而降的,人们能够奇迹般地“永远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实际上,这些信息既不切实际又适得其反。在现代人的恋爱生活中,人们对命运的笃信不仅使人们在寻找爱侣的道路上误入歧途,还让人们对爱情的天长地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几乎忘了,大多数童话故事里的人物都会把愿望许在不该许的地方,而许多年轻人都是在走过歧途后才发现,那个从你脖子上吸血的人并不会为你带来不朽的爱情,他只会在你的脖子上留下一块咬痕罢了。若要依靠命运或神力来获得持久的爱情,你只能落个得不偿失的结果。
成年人的爱情故事
不幸的是,人们对于命中注定的爱情以及不可取代的灵魂伴侣的笃信,并不会随着成长而终止。2010年的盖洛普民意调查中,研究人员向10000多名成年人询问是否相信灵魂伴侣的存在,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所谓的灵魂伴侣就是正在为他们苦守且注定要与他们共度一生的独一无二的爱侣。结果,给出肯定回答的人(88%)以压倒性的优势超过了给出否定回答的人。与爱人之间灵魂上的沟通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加深,这样的观点的确无可厚非,但如果你只想依靠命运之手来斩获知心爱侣和一段甜蜜稳定的恋情,那可真是有些痴心妄想。
盲目地相信爱情应由上天注定,并且以童话故事作为相爱一生一世的根据,而不是依据感情持久所需的特质来自发地挑选爱侣——拥有美满持久婚姻的夫妻之所以只占所有夫妇的30%,很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受了这种观念的蛊惑。我们不应把成年人的爱情故事看作童话故事或爱情悲剧,而应该作为推理小说来看待。如果你的目标是找到爱情的真谛,或者说如果你寻觅的是真实而持久的爱情,那么你就不能把一切都交给上天去决定。推理小说总会以一宗案件作为开头,然后调查人员出场,寻找案件的源头。这些调查人员会搜集可靠的线索,将线索组织成合理的理论,然后再融合理智和直觉,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在这一章里,我们来到了凄凉的婚姻犯罪现场:虽然90%的人都会在人生中邂逅婚姻,但其中拥有幸福持久婚姻的人仅占30%。在上文中,我们分析了一些造成众多恋人不欢而散的原因。我们知道,人们之所以从相爱变为淡漠,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性欲要比喜爱之情更容易变淡。我们还将发现,如果想要探索为何收获永恒幸福的人凤毛麟角这个问题,可以从其潜在伴侣身上所具备的特质中寻找线索。在接下来的一章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更合适的伴侣,并探讨为什么我们只能为爱许下三个愿望这一问题。
话说到底,在我们的一生中,像寻觅爱人这样值得开展缜密研究和审慎抉择的课题真的是屈指可数。人生中很少有什么事能像心碎带来的失落感那样让人衰飒颓唐,反过来说,人生中也很难有什么事能像获得持久真爱这样令人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