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天生就用肢体语言进行潜沟通
在1967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Albert Mehrabian)教授曾经针对人类的情绪和态度这两个主题做过一系列的研究,并将成果分别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和《顾问与临床心理学杂志》发表。这两份研究报告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在情绪和态度的交流中,语言内容只占了整体沟通中的7%,而非语言的沟通却占了剩下的93%。在这93%当中,语气占了其中的38%,肢体语言独占剩下的55%。这也就是被外界经常引用的7/38/55定律。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结论会随着情境的不同存在出入,但它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视角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拥有敏锐社交直觉的人能够通过别人的肢体语言来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这在生物界已经是很明显的事实。
黑暗里的蜜蜂跳起独特的舞蹈,把食物的距离、方向等信息传达给蜂箱里的伙伴们;狼群里的头狼借用一些信号来宣示领导地位,其他的狼接收后做出表示服从的动作。
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的交流显得更加不可思议。
深海里有一种鱼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一旦大鱼游近“清理区”,作为“清洁工”的小鱼就开始做一系列动作,让大鱼停下来,张开嘴,保持静止。小鱼就进入大鱼嘴里,帮它们清理嘴里的寄生虫。
这种交流即使是人工喂养的鱼都可以完成,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它是先天遗传下来的。
人类借助于语言可以表达出与他的真实想法相反的信息,但肢体语言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不会骗人的。美剧《别对我撒谎》讲的就是心理学家通过分析肢体动作与个性之间的匹配模式,来协助FBI破解案件。
人类跟其他动物类似,也拥有一种高效的、原始的、与生俱来的肢体语言模式。男人们根本没有发现它的存在,但女人对这种语言的运用已经出神入化。
人们常说女人像猫,男人像狗,每次人类主动跟猫交朋友,从没有成功的案例,似乎猫天生就无视你的示好。
一次朋友送了只猫来,我突发奇想,不靠近猫身边也不去抚摸它,甚至都不看它一眼,彻底地忽视猫的存在。没想到它很快跑了过来,用身体蹭我,像是撒娇的样子,我差点忍不住把它抱起来。但是我没有那样做,继续假装看不见它的存在。
接着猫跳上我的膝盖,我温柔地推开它。几次之后,那只猫就再也不愿离开我,走到哪里都要跟着。我做事的时候,它就歪着脑袋在一旁看。
此后只要我碰上陌生的猫,就假装看不见它,等待它靠近我就推开它几次。猫随后就会缠住我,叫个没完。我想这就是猫的语言。
女人理解猫的程度超过我的想象。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一个女人,她只是点点头说:“这个当然啦!”她还会跟我解释,到底猫的什么思维引发了这种行为。不用感觉到奇怪,因为吸引女人的肢体语言,与此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