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效应(Herd Effect)让你爱上并不怎么样的他

时间:2024-11-23 03:44:02

羊群是一种散乱的组织,它们习惯于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哪里会有更好的草。

羊群行为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他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事物,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本身的意义。

曾经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实验:某高校请来德国化学家展示他最近发明的某种挥发性液体。当主持人将满脸大胡子的“德国化学家”介绍给阶梯教室里的学生后,化学家用沙哑的嗓音对同学们说:“我最近研究出了一种强烈挥发性的液体,现在我要进行实验,看要用多长时间能从讲台挥发到全教室,凡闻到一点味道的,马上举手,我要计算时间。”说着,他打开了密封的瓶塞,让透明的液体挥发……不一会儿,前排的同学,中间的同学,后排的同学都先后举起了手。不到两分钟,全体同学都举起了手。结果,“化学家”一把把大胡子扯下,拿掉墨镜,原来他是本校的德语老师。他笑着说:“我这里装的是蒸馏水!”

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这些同学之中存在羊群(从众)效应--看到别人举手,也跟着举手,但他们并不是撒谎,而是受“化学家”的言语暗示和其他同学举手的行为暗示,似乎真的闻到了一种味道,于是举起了手。

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看到: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令决策者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Herd Effect)让你爱上并不怎么样的他

人们总是难以摆脱羊群效应给自己带来的困扰。在两性对垒中,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已婚男人经常会比未婚男人更受欢迎,尤其是当他们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与未婚男人相比,已婚男人很明显已经经过至少一个女人的鉴定--“嗯,他是一个合格的丈夫。”而后者让人不由得心生疑虑--“他真的有看上去那么好吗?还是说他其实是个性无能/变态/暴力分子?”

每个人都曾或多或少地怀疑过自己的判断力--我大概不配得到这么好的东西,我缺乏判断能力,我还是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吧。如果有人已经选择过,那么我再选择也不容易出错。

羊群效应还让我们看到,拍卖中的物品往往会被哄抬到不可思议的价格,拍卖会中的人们总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地出价,将一件东西抬到天价,竞价显然激发了人们的占有欲。很多人特别是已婚男会故意利用这种手段泡小姑娘。比如说,他见你的时候,会携带一位漂亮的女孩为伴,这位漂亮女孩就是传说中的“僚机”[1] ,他们让你大惊:原来他这么受欢迎!你无形中会给予这样的男性更高的评价,或许还会纠结于他为什么那么受欢迎,从而对他产生兴趣。

人们并不总是理智的,有时抢购并不能说明货品的价值。被争抢的男人的性价比往往很低。正是因为他经历过太多的女人,他们才总会显得令人心动。他们看向你的时候眼睛发亮,有时则表现得格外楚楚可怜,他们仿佛已经深深为你所迷醉。他甚至不用说一句话,只用表情就能杀伤你。当然,这些都是幻象,他心里一直在盘算着怎样才能以最少的成本让你赶快脱掉裤子。他们没有爱与不爱,只有值与不值、行与不行。

正因为他有着如此之广泛的可选择范围,你更加显得不起眼。正因为被争抢的可能性大,所以他会拥有无数的播种机会,他当然不会愿意牺牲这些机会来换取专一地繁殖一个后代的机会,这样的男人很难成为好丈夫。但是在你心里,能和他结婚,已经是你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你当然没有资格要求他做家务。他质量不高,价格还贵,完全不适合居家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