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nda是一个二线城市奔三的剩女,由于父母的压力,找对象成了她现在的首要任务。但是她面临着一个很大问题:如何定位符合自己择偶标准的“目标人群”。
Amanda对未来老公的基本要求是:本科,身高1.7米以上,最好不是农村人,比她大8岁以内,在企业做中层管理或者在事业、机关单位工作,工资最好不要比她低,互相聊得来。要知道,Amanda今年28岁了,外形气质尚可,心地不坏,但是心智不够成熟,她本科毕业,工作和所居的城市尚且不错,年薪8万左右。她偶尔打扮一下走在大街上有时也有点回头率,前段时间去参加了一个论坛的8分钟约会,回来也有好几个人给她打电话……
然而Amanda从来没有遇到过自己中意的“目标人群”,很多男人让她连继续交往下去的兴趣都没有。大街上遇到的人显然无法进行交流(至少她不好意思搭讪人家),8分钟约会的那几个人学历、工作实在差劲,有的连高中都没毕业,与她的期望值相差太远。
由于工作性质比较封闭,她通过工作认识新男生的可能性不大,所能想到的结识新朋友的方法就是网络交友,参加一些论坛的交友聚会,多出席一些婚介活动,加入高档健身会所,等等。但这些方法虽然可行,却未必有效。比如,她在网上待了几个月了,还没发现一个符合条件的。
照Amanda的说法,中国有那么多奇怪的组织和圈子,可惜却没有一个“准老公俱乐部”来解救广大大龄未婚女青年。有人曾说,中国的剩女大多没有社交,每天过的都是单位与家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所以找男友首先要学会交朋友。可是,像Amanda这样生活枯燥的人怎么建立和扩大自己的社交圈,通过人际关系来认识更多的好男人?怎么有的放矢地寻找自己的目标人群呢?
在很早以前,女孩子都是不读书的,没什么经济收入,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所有有女孩子的家庭都会想着“嫁女强于吾家”。女孩子在经济上、见识上、心智上都会仰仗她的丈夫。这样的婚姻家庭结构是最牢固的,一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后来,女孩子们开始读书了,长见识了,赚钱多了,学历高了。于是,择偶就出现了新的问题。
比如说30年前男生赚100(指货币购买力,下同)的同时,女生不赚钱,她自然会愿意依附比自己高100的男方。30年后男生赚的哪怕还是100,但原本和他匹配的女生地位提高、收入提高、工作机会多,自己能赚50了,原本应该找个50的男生,双方合起来100,组成稳定的小结构,但这个女生不愿意找50的男孩,她甚至不满意赚100的男孩,还想着像以前一样找个比自己多出100的男人,即150男,这就出问题了。一方面女生占据了原本仅提供给男生的工作岗位、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在择偶问题上她们对男生的要求没有降低反而更高。那么哪儿来那么多150男乃至更高的男性可挑呢?于是,一部分女性被“剩下”了。
这就是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弊端。
书读得越多,收入越高,就越不该有更高的男性资源分配给女孩。
所有觉得自己赚钱多、学历高所以应该找个更加优秀的男性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女孩子爬得越高,理论上来说就越难找到处处都强过自己的另一半。享受了男女平等的好处,怎么能倒过来要求比自己更强的对象呢?
当然,社会是在进步的,女性一直在努力争取应有的地位,两性最终会达到一个合理的性别分工平衡,就好比资本主义社会替代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这是历史车轮前进的必然方向。
在不远的未来,也许女性普遍能接受男性的收入与自己持平甚至低于自己。
只是每个时代都有牺牲品,为了避免自己成为车轮碾压下的牺牲品,既然已经得到了男女平等的好处,那就不要在择偶时对学历和工作乃至收入过于苛求对方,只要男方有着好人品,并不因收入或学历工作比女方低而自卑,两人的婚姻完全可以很牢固而且很甜蜜。
有时候,女人可以选择放弃某些选项。白马王子是不存在的,骑着黑驴的王子其实也不错。学会接受现状吧,否则,“剩女”这个词迟早会成为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