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B两个学校,实行两种完全不同的考试制度。A校实行的是严苛的淘汰制,学生努力学习可能得到满分,不努力则即使天资再聪颖也会被淘汰出局;B校实施的是宽松的合格制,只要学生不出现严重违规,一般都能合格,当然这种考试也有弊端,无论学生多么努力,最好的学生也只比最坏的学生多考那么几分。
我们来推理一下,这两所学校的学生会有什么不同呢?
A校的学生应该相当喜欢竞争,他们会琢磨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打倒对手和潜在的敌人,B校的学生应该比较爱好和平;A校的学生应该更努力,脑子更灵活,B校的学生相对而言没有那么多野心,性格温和;A校的学生应该会认真地对待考试,而B校的学生应该不在意考试……不要以为这样的学校不存在,不要以为这样的考试很怪异,这两种考试,就是大自然里的生物每天都要面对的常规考试。这个考试的科目叫作繁殖。
1948年,英国遗传学家贝特曼就在实验室里设立了这样的两所“学校”。他把一定数量的雄果蝇和同样数量的雌果蝇放在一起,让它们随意交配。结果显示,雄果蝇交配的次数和对象越多,它们的后代也就越多;而雌果蝇无论有多少个性伙伴,它们的后代数量也没有太多变化,即使是最性感的雌果蝇,也不会比最不受欢迎的雌果蝇拥有更多的后代。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雌果蝇后代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后代成长到繁殖期并且再繁殖下一代的能力(它的子代的繁衍能力),雄果蝇后代的数量则取决于它乱交的次数(它自己繁衍的能力)。
大多数情况下,繁殖是在雌性体内进行的。将一个后代抚养到繁殖期总比射一次精要麻烦得多,因此,雄性的生殖潜能比雌性的生殖潜能大多了。想想看,只要偷一次欢,他的子嗣也许就会直接增加一个,而雌性偷欢并无太多益处。因此,雄性偷欢的收益大、风险低,而雌性收益小、风险高。因此,雄性总是更具竞争力,喜欢乱交;而雌性不善竞争,比较挑剔--反正无论如何她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孩子。
这个结论被广泛追捧,即使后来某些动物学家认为雌性也同样不太忠实。但铁证是:精子远远没有卵子“值钱”。不忠的雄性比雌性多得多,而且不忠的范围更广,不忠的情况更严重。
一个著名的社交调查显示,75%的男大学生可以欣然接受来自素不相识的、拥有一定魅力的女性发出的一夜情邀约,而100%的女大学生拒绝了来自素不相识的魅力男人的一夜情邀约。在其他的地方,我们一样可以看到男性对性总是那么迫不及待,那么热切;而女性,总是被动的、保守的、迟迟不愿意付出的。
实际上,正因为卵子是如此珍贵。只要雌性愿意,她完全可以轻易获得一夜情或者通奸的机会,这会导致一些孩子不一定是他母亲的长期伴侣所生。根据英国的一项调查,约有4%的英国人是通过母亲偷情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或许我们可以把偷情叫得好听一点--精子战争[1]。
4%是什么概念呢?这个数字表示大约从1900年到现在,英国每个人的祖辈当中都至少有一个人的父亲不是他的亲生父亲。
4%这个数字并不算高,根据一项世界级的血型研究表示,10%的孩子不是父亲的亲生子女;而儿童保护机构揭示的非亲生孩子的比例是15%,美国某地采集来的数据甚至高达30%。
这些数字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在婚姻外偷情的男性比较容易得到原谅,婚外情的已婚女性却很难被赦免,那就是男人对于孩子的父性确认会因为女方出轨而更容易遭到毁损,最极端的例子便是荣誉谋杀[1],而男人外出偷情却不容易酿成什么极端后果--只要他注意避孕,又愿意回家。
为什么两性差距如此巨大?
答案是:为了达到生殖目的,两性的最低投资和受骗的风险大不一样。
很显然,性对男性而言,收益是巨大的。春风一度,他就完全可以收获一个孩子;而女性则需要冒着巨大的风险怀孕并生育,还得抚育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男性的生育潜能比女性大得多。如果他愿意,他完全可以在3个月内让100个女性怀孕,只要有1%成活,他的基因扩散度就可以和一夫一妻制的爱家男人打平。而女性即使和100个男人上床,她1年内也只能生1个孩子。所以她必须关注孩子的质量,关注如何才可以获得一个愿意长期守护她和孩子的异性,以便于她的孩子平安成长到繁殖期。
在过去的狩猎--采集社会里,一个女人最多可以抚养4个孩子直至他们长大成人,而男性的子嗣理论上可以无限多,只要成功地花5分钟偷情一次,就可以得到25%的额外收获。当然我们也知道,偷情也有一定的风险,也许他会被老婆发现,也许情妇的老公或者家人会痛扁他一顿,而且偷情的胚胎很难顺利成长--当女性发现孩子很难成活的时候,她们会选择堕胎或者溺婴,而且偷情出生的孩子因为缺乏父系的扶植,也很难顺利成长。最关键的是,纯粹偶然的性交完全可能无法产生后代。一个到处留情的花花公子的基因可能很快就会灭绝。
因此,对男性的基因而言,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呢?
答案是:混合择偶策略(Mixed Mating Strategies),也就是在拥有稳定家庭生活的同时,偶尔发生婚外情。
混合择偶策略的意思是同时保留两种择偶策略:一种是长期配偶策略,一种是短期配偶策略。前者性格越忠贞越好,哪怕为了忠贞牺牲一点基因优秀度也没关系;后者一定要放荡,容易被搞到手。更重要的是后者的数量越多越好。
这样的择偶策略对男人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在我们的祖先中存在3个族群,每群都有10个这样的男人。
A群是特别老实、对老婆极度一心一意的男人。
B群是非常花心、到处留种,从来不会留下来帮忙抚育孩子的男人。
C群结合上述两者,在保持一夫一妻制的基础上,偶尔拈花惹草的男人。
A群的男人显然很符合女人们的理想,但他们也很容易因为老婆偷情而濒临绝种。只要他们的老婆不忠,这样的专情基因就很容易散失在风中,失去了遗传的机会。很遗憾的是,人类女性不忠的并不在少数,上面已经提到过那些为别人抚养孩子的可怜父亲的比例。
B群男人其实采用了一个很好的策略,他们对子代的投入如此之少,以至于他们完全可以无限度地传播自己的种子。但不可忽视的是,退回去几百年,人类还生活在物质并不充裕的时代。在那种艰难的条件下生存的雌性,没有能力单独抚养一个婴儿直至成年。所以这些没有父亲的婴儿很可能被引产、被溺毙,或者夭折了,这些可怜的孩子活不到繁衍季节,结果这些男人虽然广种,却薄收。同时,他们还需要冒着被对方的父亲、哥哥、丈夫等人暴打至死,以及传染上疾病死去的风险--在抗生素普及以前,风流的文人们总是被各类性传播疾病困扰着。当然,他们败坏的名声很容易导致女人们望风而逃。此外,近代的女性虽然有了抚养私生子的经济能力,但避孕手段的普及,使得B群男人也很难扩散自己的基因。
好吧,我们再来看C群男人。一方面,他们通过婚姻里反复的性接触基本可以保证自己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偷情又为他们的基因多买了一份保险。
与忠厚的老实人相比,选择混合择偶策略的男人多一重遗传基因的机会;与浪荡的花花公子比,选择混合择偶策略的男人拥有自己的后代(注意,是能安全成长到繁衍期的后代)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就无怪乎如今C群男人当道了。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探索人类混合择偶策略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并不是在为男人的滥情开脱。C群男人的择偶策略从进化而言很优秀。生物的进化本能无关对错,就像由于远古时期食物的匮乏,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里都刻着热爱高脂肪和糖类的烙印,以至于很多人管不住自己的嘴,但这种基因或者说本能冲动并不代表大量进食高热量食物是正确的,很可能这种行为和我们的现代文明社会是完全相悖的。
在一夫一妻制下,这种混合择偶策略是不合法的,而且是非常不道德的。人之所以异于动物是因为人类社会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明守则,这需要我们用理性克服每个人骨子里自私的冲动来达到制衡。我们有着内心的原始冲动不代表我们就应该去身体力行地发泄我们的原始欲望。
此外,我们阐述的是在没有完善的避孕药物和避孕方法之前所发生的故事--别忘了,避孕是近代才兴起的科技手段,这种漫长的择偶状态早已在我们的基因里打下深深的烙印。即使一个人并不喜欢孩子或者根本不想要孩子,但他(她)依然是那些喜欢繁殖、热衷繁殖、精于繁殖的祖先的后代。
男人的本性就像一张底片,这决定着他行为的本质,而呈现关键只在于这张底片被冲印出来了多少张,他无法改变这张底片上原有的刻印内容。后文我们还会提到,男人无法克制自己想要寻觅年轻有繁殖力的女性的冲动,即便他不想现在马上就拥有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