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指责与闷罐子三种畸形的聊天模式

时间:2023-10-28 05:09:01

根据上述理论,有效沟通的前提就是要兼顾自我、他人、情景三个维度,并在平衡的力度下输出语言。但是当用力不协调的情况时,则会产生“讨好、指责、闷罐子”三种畸形模式。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的世俗情理不再有效,因为这是可以给人直观感受的媒介,只有兼顾上述三个要素,才能避免无效聊天。

讨好、指责与闷罐子三种畸形的聊天模式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三种畸形模式的情况:

1. 讨好

这是由于在三要素中过分关注了他人角度,导致我们在聊天中会给人一种低姿态的感受。阿谀奉承就是典型的例子,也是一定特定关系规则下的必经之路。

在情感中,这种聊天方式无疑会拉低自身价值,让人感觉这个人可能不正直,流于表面并不可靠,会让我们沦为备选。在生活工作中因为低姿态低价值很容易被人呼来喝去。

2. 指责

这是由于在三要素中过分关注了自身角度才会让我们给人一种难以亲近的感觉。框架太强会让别人抵触跟你交流,逐渐疏远你,慢慢地你们也就不再联系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是,有的人只会站在一旁讲道理,实际上他也很少起到正面的关键性作用,给人一种故作正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

3. 闷罐子

这是由于在三要素中过分关注了当时情景,无论和对方聊什么样的话题,总是会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理论,却脱离了聊天的趣味性和人文性,给人带来一种“你是机器人”的感觉。

典型的情况:

“您这字真漂亮。”

“啊……嗨,这也不漂亮啊。”

“看您写字就知道您是认真负责的人。”

“哈哈……都不容易。”

可能在这一节中提到的畸形模式给人过于夸大的感觉,既然把这三个生活中屡见不鲜的现象单独拿出来,说明这种现象是有顽固性的,从情感关系的角度,有一句老话:“感情的事看别人明白得很,什么时候到了自己头上,也都蒙了。”

这是同理的,只不过上述的三种现象不易被察觉,很多情况下我们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命中了这三类情况的其中一种,所以很多职场新人接受到的最多的嘱咐就是“少说多做”,说话少了可能被人多重理解,但话说多了,往往就没有什么回旋余地了。

我们按照自然的成长发展顺序,分别详解了原生家庭、模范效仿行为、性格、框架,它们是成长过程中影响情商水平的不同因素,本章最后讲到的是最终影响情商表现的沟通能力。现在回头来看,从第一章开始到现在,已经涵盖了从小学到参加工作的20年里,心理成长的所有关键节点。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