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里提出滑坡效应的原因是因为滑坡效应常常是跟随自适应错误出现的更深一步的错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存在因果关系的,在每一个环节当中如果我们没有采取纠正措施,就会引发更多问题了。比如很多法制节目在剖析一个罪犯的心理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犯罪者在构成犯罪事实之前其实并没有抱着犯罪结果为目的,而是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可控因素导致的恐慌或是无路可逃时的极端情绪,由此导致犯罪悲剧的发生。
“滑坡效应”(Landslide Effect)也被称为“滑坡谬误”,指的是一旦开始便难以阻止或驾驭的一系列事件或过程,通常会导致更糟糕、更困难的结果。
根据一项最新研究,撒个小谎往往会导致“滑坡效应”,从而说下更大的谎言,也就是俗话讲的,一个谎圆另一个谎,直到圆不住了东窗事发。而我们的大脑也会适应这种谎越撒越大的情况,使得撒谎变得更容易。
在生活中,有一种典型的情况是由于事态的下滑,我们的自我标准会不断下降,从心理表现上可以拿这件事举例:
一个人在工作中由于种种条件和成绩都比他人逊色,而又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他努力没有奖励,不努力最多扣罚工资,久而久之,这个人对工作的要求会越来越低,失去斗志、迷失自我,靠耗时间度过每一天。
多数经历滑坡的人的内心活动是:“折腾啥呀,又不能致富,扣不扣的就是那么多,还不如泡着省省力气……”
在情感生活当中,多数经历滑坡的人的内心活动是:“拉倒吧,我没钱、没颜、没身高,没房没车,还有什么可争取的……”
多数的心理滑坡是基于一次自信心的打击,而容易被击中的原因就是自我认知的偏差,我们没有对内心有准确认知的时候,当我们偶然遇到了“差距较大的参照物”时便会无法合理地看待自己。
假如你生活的城市平均工资水平是3000元,而你的月薪是5000元,你周围的朋友、同事也基本保持在4000-5000元的水平,你会觉得生活还算稳定,但当你在生活中听说有个老同学月薪8000元,或是通过经商已经身家千万了。这时你一定不会认为自己过得“还行”了,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出现心理滑坡的原因,从主观上讲就是没有合理地认识自己,就像拿5000元月薪的时候,我们身边的人都是这个样子,我们不会轻易去想自己未来的空间有多大,会不会保障不了生活,只是满足于现状,甚至因为自己比别人优越一点点而沾沾自喜(这是滑坡的反向作用,满足现状,过于自信)。客观上讲,当我们身边出现对比和危机预警的时候,我们才会在自信心上遭受到足够力度的打击。
也许你觉得,没关系,以后多注意就是了!如果你真的是这样想,我们可不可以认为你现在正在降低自我标准走向滑坡呢?
滑坡效应是我们当前生活工作环境下很容易就养成的心理问题,设想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工作、琐碎事务的时候,常常用一句话进行推脱?
“下来再说吧!”
“太忙!过几天再说,过几天再说……”
这个问题有多危险?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你我并不认识,现在我们两个人一起去参加一个比赛。
环境是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你作为出题人,拿着一个遥控器,上面有一个终止按钮;我作为答题人,被捆在可以释放15伏电的电椅上。
规则是你问我答,每次我答错后电压都会自动递增15伏,你需要做出选择是否继续按下遥控器,如果弃权,那么比赛直接结束;如果继续,答对的题数多,或是其中一方狠心坚持到了最后,奖励越丰厚。
游戏开始前,捆在电椅上的我还调皮地冲你微笑,我答错了一道题,电压慢慢地升至30伏,你很关切地问了我的情况,我说完全没感觉。
渐渐地电压升到了75伏,我明显感到电流通过我的身体,勉强对你说我的状态还可以……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开始觉得事情有些不对了,拼命地对你张着嘴,你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最后还是别过头去……我浑身被电得颤抖抽搐……我逐渐失去了反应,你见到我昏厥过去没有了反应,也无法确认我是否存活。
你索性不再在乎我的死活,你只是不断按下按钮……
这种轻易无法觉察,发觉时已越陷越深的过程,就像滚雪球、走下坡路,类似温水煮青蛙一样,每次见到一点点的下滑,我们下意识会说服自己接受现状,可正是因为不断地一点一点降低底线,导致最终没有回头路可走。
在情感生活当中,我们很多时候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都会因为对方的不断容忍而做出过分的事情,如果一对情侣因为很小的事情闹崩从而分手,多数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过分宠溺胡乱许诺,导致对方得寸进尺没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