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不知不觉就犯了错误?为什么生活总是失控?

时间:2024-06-19 15:59:04

为什么我总是不知不觉就犯了错误?为什么我的生活总是失控?为什么我总是被人嘲笑?

如果在上一节的描述中你依然捕捉到了自己所属星座的影子,那么你让任何一个星座的人来阅读这段属性描述他们都会寻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这段描述综合了上文中所有星座的某个特质而成,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描述,你总会在命中范围内。

这就说明了我们接下来要谈到的自我认知偏差现象--巴纳姆效应

为什么总是不知不觉就犯了错误?为什么生活总是失控?

什么是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巴纳姆效应指的是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这一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人们仍然认为它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给大家讲个故事。

一次和朋友出差路过城隍庙,门口摊位有一位戴着济公帽的老先生,路过的时候朋友小声问我,这是不是算命的?

老先生听见了,口中念念有词:“年轻人,看你印堂发黑,想必近日的事业不大顺利吧?”朋友愣神了,说道:“先生说得对,不知您还能看出些什么?”

先生得到了肯定,又说:“你去年7月份到现在发生了一件麻烦事,这件事和你的一个朋友有关。”朋友连连回应:“先生真乃神人也,不知该如何化解?”

先生双目微闭,伸出一只手来……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巴纳姆效应,老先生在见到朋友的第一面就圈定了范围--年轻人。

那么年轻人都会面临哪些问题呢?无非就是事业与情感,试问谁在这个年龄里,事业与情感两个方面会一点问题没有呢?去年的7月份到今天,谁又没发生过事情呢?

不难判断,在他们接下来的对话里,先生会试探性地透露出更多信息,路人则会被动地选择自己相应的情形对号入座并做出反馈,这段对话的终点就变成了“先生真乃神人也”。

星座、占卜、街边算命……基本上都是依据了这个效应,了解也好,不了解也罢,其科学性我们暂且不追究,在心理学范畴内,就是指将生活中一件无法掌控的事情的期望的结果寄托在玄学上而极少认真思考过自己到底有什么问题。在这个效应中,中年群体尤其是重灾区,他们坚信一些民间卜卦方式,愿意付钱预测财产、运势、健康、吉凶等等。

为什么总是不知不觉就犯了错误?为什么生活总是失控?

那么这个效应和我们的心理成长和情感维护有什么关系呢?

比如说你在追求心仪的女生,或是已经有了女朋友,与她每天都会聊微信,昨天下午2点没有聊,到了4点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还加上“要是全世界都不理你就好了”之类的文字描述。6点你看到了这条朋友圈,一定会在下方评论甚至直接点开聊天窗口询问,这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把对方提供的信息安插到自己身上。你会把她的这个行为,视为结果,并安插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认为一定是和自己有关,但因为不确定是真的有关或者不确定到底因为什么而胡思乱想,就像算命先生说的,你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有一件麻烦事一样,你会主动联想,我到底哪件事是麻烦事?如果你心里第一反应找不到对应事件,甚至会自己寻找一件相对不如意的事情联系起来,认为就是在说这件事。

我们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假如有一天你一早上班,按照领导的习惯,照常给领导沏了杯茶,而今天他看了你一眼放在那没有喝,你心里能琢磨好几天到底因为什么,不知道是因为他心情不好撒在自己身上,还是自己做错了事情被领导“点拨”。你会回忆近期一周甚至一个月工作中的事情,如果找不到事件,就会在别人身上找原因,是谁说了自己坏话?还是自己得罪了谁而被对方打小报告?

这种种现象,都跟上述的两个例子一样,都是因为我们被空洞的行为语言误导,因为人在形成自主的自我认知以后,就会产生危机感,因为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就像我们小时候班主任常说的一句话:自己有什么毛病自己清楚!

人的一生都在成长,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自我认知总会出现偏差,小时候是考了一次好成绩而骄傲,出现自我认知偏差,大一点,觉得自己能够在剧烈的体育活动中完成高难度动作而受伤,甚至为了逞能而冒着受伤风险也要尝试,年龄每大一点,我们随着年龄去做相应的事情,总会面对陌生的事情,就总会有自我认知偏差的出现,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心理成长建设的原因了。

所以,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容易因为自我认知偏差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时过多干涉,就是出于这个原因,由此造成的不可控因素,就属于原生家庭对心理成长的影响了。

这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关。

我们从小去上应试培训班、琴棋书画各种特长培训班,但我们从来不去上阅读培训班,因为应试和琴棋书画是可以带来直接回报的,你会提高成绩被老师重视,或是因此得到应试政策优惠,甚至会减小就业压力,对家长来说,于公于私这都是桩划算的买卖。

可也正是我们从来没有参加阅读培训班这样的教育习惯,造成我们在接纳、获取、选择信息上没有相匹配的能力。用现在的现象举例,就是很多女生嘲笑与“钢铁直男”聊天很尴尬,很多话题硬生生被聊没了。

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我们今天在心理建设和情商的成长上有不符合年龄的表现,正是我们从幼年时期没有科学的培养锻炼经历,加上个别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干预并不健康,导致独生子女的一代,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