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象的标准,什么样的人适合我

时间:2024-11-22 12:26:03

“什么样的人适合我?”这几乎是这些年我回答过最多的一个问题,可见对这一点不是很清楚的人非常多。

怎么样才能算合适呢?一对恋人爱得死去活来,就能说他们很合适吗?一对新婚小夫妻整天腻在一起,就可以说他们很合适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这里边涉及的因素太多。

因为判断合适不合适的唯一标准是长久的幸福,没有长久的幸福就没有合适。要在两个人一起生活了很久,而且很幸福的情况下,才可以说他们很合适。

什么影响着幸福呢?伯纳德·莫斯坦教授有一个理论,认为在关系的不同阶段,影响两人幸福的因素是不一样的。在关系的前2年,刺激,也就是激情决定着幸福的程度;在2-5年期间,价值观的相似性对幸福的影响最大;到了5年以后,对幸福影响最大的就变成了对方在关系里是否承担起了自己所期待的角色了。

找对象的标准,什么样的人适合我

激情激情取决于对方的年龄、相貌、性格等。在一见钟情的关系里,吸引双方的全部因素可能就只有激情,这往往被很多人理解为爱情的全部,其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感觉。

用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导致激情的因素之一是基因,人们容易对长相好看的人有感觉,因为长相好看就意味着具有较高免疫力的基因。

人们天生就有判断一个人长相是否好看的本能,实际上是天生就有判断一个人基因质量的本能。

在同样长相好看的人里边,人们更容易被携带跟自己免疫力差异大的基因的人所吸引,其实也就是血缘关系远的人。遗传了父母双方差异较大的免疫系统,可以使得后代的免疫力更高,这符合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

我们机构在北京的CBD区域有一个培训会所,旁边有一个幼儿园,里边的孩子有不少是中西混血儿,女同事们见到这些小宝贝都喜欢得不得了。可能大家也都有这样的感觉,混血儿长得好看,比如歌星费翔、影星李嘉欣。实际上,混血儿好看的原因,就是他们遗传了父母双方差异大的基因,免疫力高。

男人们天生就喜欢丰满的女人这个共性,则与繁殖下一代有关,因为丰满的女人有较好的生育能力。

但基因和繁殖不能解释一切。用精神分析的观点看,导致吸引的原因与人们希望在爱情里重复儿时的快乐,避免儿时的痛苦有关。人们容易喜欢上能满足自己“重复儿时的快乐、避免儿时痛苦”这一内心需求的人。比如儿时曾经因为家里缺钱而有过痛苦经历的人,如果长大后没有自己认为的足够多的财富,就容易被比自己财富多的异性吸引。

这样看来,所谓激情,好像是一个自动化的导航系统,可以自动引导人们找到能繁殖出更好下一代,又能使自己“重复童年快乐,避免童年痛苦”的人。

找对象的标准,什么样的人适合我

这个感觉导航机制很像国产电影《画皮》里捉妖人手里拿的寻妖瓶,当妖出现在附近的时候,瓶子就会一闪一闪地亮绿光。

现实生活中当人们遇到符合自己繁殖下一代、又能满足自己内在“重复童年快乐,避免童年痛苦”需求的人时,心就像寻妖瓶一亮一亮地怦怦直跳。

运用这个原理,也许人们真的可以发明这样一个指示灯:测量人在“心动”那一刻心脏周围电压的微弱变化,并传导到一个小绿灯上,遇到有感觉的人时,这个绿灯就会一亮一亮的,仿佛捉妖人的寻妖瓶一样。

“拉着你的手,就像左手拉右手”,说明激情这个机制不是一直在起作用,两人在一起达到一定时间后,激情会趋于平淡。英国的一项研究认为,蜜月期的时长大概是2年6个月25天,给激情的消退期确定了一个具体的时间。

进化心理学认为,之所以激情会在2-3年消退,是因为一男一女两人从相识、相爱到结合、怀孕、生出下一代,时间大概就是这么久。当孩子出生以后,女性的注意力应该放到孩子身上去了,激情消退有助于孩子得到更多照顾。对于这个时间的记忆通过基因遗传了下来,尽管现在很多人不会在2-3年里要孩子,潜意识依然认为“这时间足够生出孩子了”。

价值观在关系发展到2-5年时,决定两人是否幸福的因素,就变成了人们对很多事物看法之间的差异了。差异越小,越容易磨合,决策起来越容易,当然也就越幸福。

比如,要不要跟老人住在一起?这个问题夫妻二人如果答案不相似,就很容易引发矛盾,很多夫妻因为这样的事情吵闹甚至分道扬镳。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会导致对彼此的看法发生变化。他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你也认为这件事情是对,他就会认为你是对的,他会对你有好感;他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你认为这件事情是错的,他就会认为你是错的,他对你就可能会产生反感。

比如四川汶川地震,一个人认为要捐款,而另一个人认为不要捐款,就可能会使爱人之间的感受发生变化。一个人认为对方冷血、没同情心,而另一个认为对方不切实际、标榜道德。

再比如,遇到单位里竞聘,一个人认为可以给领导送点礼,请领导照顾一下,另一个人则认为不应该这样,也极有可能会影响彼此的感情。

一个认为送礼很常见,另一个认为这是原则问题。

爱人之间吵架、生气、斗嘴,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原因导致的。到了一定时候,人们会改变一些自己,接纳一些对方,谈起对方时会说“他就是这样的人”。这基本是相互妥协和接纳之后的结果。此时,价值取向的差异对幸福的影响就在减弱,此时的彼此算是度过了价值观磨合期。

找对象的标准,什么样的人适合我

角色很多单位招聘时,都会有一个岗位说明书,里边详细阐述了对应聘者的要求,以及岗位的职责。

在爱人之间,人们对自己的配偶其实也有一个岗位说明书的,里边有清晰的岗位职责,只是人们在找对象时往往没有意识到。

在一起生活5年以后,激情趋于平淡,价值观也磨合得差不多了,决定人们幸福与否的就成了“岗位职责”,也就是人们自己所期待的对方在婚姻关系中所承担的角色。

谁做饭,谁洗衣服,谁拖地,谁主要负责挣钱,谁辅导孩子做作业,谁接送孩子上下学,这些生活的琐事成了影响人们幸福的重要因素,而不是人们在找对象时更在意的外在条件。

影响人们愿意在家里承担什么角色的,往往是他们原生家庭里的模式。在原生家庭里,父母是如何分工、如何承担家庭角色的,对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人们认同父母的模式,自己的潜意识里就写下了与父母分工一致的家庭角色的脚本,如果不经刻意的调整,人们往往会自动期望对方成为自己异性父母在家里承担的角色。

一个小时候爸爸不做家务、不做饭、不管孩子的男人,如果他对自己爸爸的这一点是认同的,在结婚5年以后,回家看到妻子没做家务、没做饭,也不管孩子,而是在赶工作,他可能就会觉得不幸福。因为这不符合他潜意识里的脚本,妻子承担的不是他期待的角色。

一个儿时经常看到爸爸与妈妈一起做家务的女性,如果她内心认同父母的分工,结婚后丈夫把家务都丢给她,就会影响她的幸福感,因为丈夫的做法也不符合她所期待的角色。

找对象时所谓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而是从角色、价值观、激情三个方面择优录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