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三要素是什么
产道(产出婴儿的通道)、胎儿和娩出力(将婴儿挤出产道的力量)是直接影响分娩顺利与否的三个要素。此外,母体的健康状态、周围环境都是生产的相关要素。其中,产道有软产道和骨产道之分,娩出力有阵痛和腹压两种情况。
软产道
子宫内的胎儿离开子宫到达外界必须通过的第一关是平时紧闭的子宫入口,然后是通过阴道到达外阴部的第二关。这些通道都是柔软的组织,所以称为软产道,是由各种肌肉与韧带形成的通道。
生产时,这些组织会更柔软,并有黏液和羊水润滑,使胎儿顺利通过产道。
骨产道
软产道虽然柔软带有伸缩性,但四周却是形成骨盆的骨骼,其结构将影响胎儿是否能顺利分娩,因此软产道外壁的骨盆下部(小骨盆)就称为骨产道。
骨产道是由数块骨骼组合而成的空间。这些骨骼由关节联结,靠着韧带坚强地结合起来,除了尾骨在分娩时可被胎儿头部挤动2~3厘米外,其余几乎都是固定的。
但这个空间并非上下四方均等,上部的骨盆入口(横向长)、骨盆开阔部(斜向长)、骨盆狭部(纵向长)等各部分都不等长。
胎儿的头肩正好在骨产道长轴与横轴位置上,屈曲朝下。将骨产道横剖来看,各部分的中点可以连续起来,而这条假想的中点连接曲线,便可称为骨盆轴,胎儿就是沿着这条曲线分娩的,因而此线又可称为骨盆诱导线。
胎儿的状态
胎儿必须由弯曲的产道钻出,所以在通过狭窄处时和停留在子宫内时的姿势一样,尽可能地缩成一团。
胎儿身体最大、最硬的部分是头部。一般来说,分娩时只要胎儿头部顺利通过,分娩就轻松了。胎儿的头骨由5块骨骼组成,但并未固定,因此在通过狭窄的产道时,这些骨骼会重叠起来,使头部变小以便前进。这种构造称为应形机能,位于最前的头部能变成尖状顺利娩出,不过出生数日后即可回复原形。
阵痛
子宫的肌肉无法像手脚的肌肉由意志来控制活动,然而子宫肌肉的收缩却具有周期性,这就称为阵痛,是分娩的原动力。
怀孕中期,尤其是16周以后,便会出现怀孕阵痛,但都是不规则阵痛,与分娩阵痛有所不同。
阵痛并非子宫肌肉持续收缩,而是收缩与弛缓反复交替。这种收缩就是阵痛发作,阵痛发作与发作间的休止期就称为阵痛间歇。
接近临产时,起初是不规律的子宫收缩,然后才渐渐规律化。而其间隔由1小时,渐渐缩短为30分钟、20分钟、15分钟,而张力也逐渐增强。等到出现10分钟间隔的规律收缩时,真正的分娩也就开始了。
不过,每位产妇的状况不同,如经产妇就可能不是逐渐缩短间歇时间,而是立刻由不规律状态进入5分钟的短暂间歇,在极短时间内进入分娩状态。
阵痛发作使子宫肌肉僵硬,抚摸腹部即可感觉到。在子宫反复收缩下,子宫会向下降落,子宫颈口张开,以便胎儿通过。
随着分娩进行,间歇会逐渐缩短,阵痛会逐渐变强变长,最后间歇和阵痛时间约1分钟,反复交替,此时加上腹压的辅助,不久婴儿即可降生。
腹压
利用腹壁肌肉和横膈膜收缩,增加腹部压力就称为腹压,而这种压力也可用于子宫,以帮助分娩。
腹压就是通常所说的用力,是在由意识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但分娩进行至胎儿头部下降到压迫直肠时,便会有像解大便一般的感觉,自然地使出劲来。尤其在胎儿即将出生时,随着阵痛发作的反射性用力,更是产妇难以自我控制的,这称为共压阵痛。
若无腹压也可能分娩,但一般产妇必须靠阵痛和腹压共同作用才能完成,尤其是在分娩后期,腹压可发挥极大的作用,所以是否善于用力对分娩的进行有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