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现场急救和护理
心肺复苏的定义
心肺复苏(简称CPR)是为挽救猝死者生命所采取的一项急救技术。目的是使伤病者的心脏、肺脏恢复正常的功能,使生命得以维持。
现场心肺复苏的定义
现场心肺复苏是针对猝死者所采取的一种最初级、最基本的心肺复苏术,是最基础的生命支持,是挽救生命的重要阶段,是现场的、初期的、及时的,在没有任何设备条件的情况下,只靠徒手进行抢救的有效的基本措施,是有利于普通群众学习且容易掌握的急救技术。
现场心肺复苏术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1)开放气道。
(2)人工呼吸(即口对口吹气)。
(3)人工循环(即胸外心脏按压)。
在进行复苏术之前,必须先经过判断。其重要性在于:
(1)现场心肺复苏的措施,对任何一名患者都有较大的侵犯性,只有经过适当的判断并确认有必要时,才能进行;(2)判断是对患者细致地观察和了解的过程。
判断的内容:
(1)首先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并使病人仰卧位,头部后仰,以使气道开放;
(2)当判断没有呼吸后,才能给予人工呼吸;
(3)当判断颈动脉搏动已消失时,才能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因此,现场心肺复苏术的程序又可具体分为八个小步骤。
(一)开放气道
1.判断有无意识
抢救者在现场,必须迅速判断伤病者有无外伤和意识是否丧失。如果发现头颈部受伤,不应随意搬动病人,以免因不正确的搬动而加重颈部损伤造成高位截瘫。
具体方法:
抢救者应轻拍患者面部(或拍肩),并大声问:“喂,你怎么啦?”。这样可以避免对并非意识丧失者进行复苏急救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呼救
如果患者对呼唤、轻拍没有反应,说明已无意识,抢救者则应立即在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呀!救命啊!”。目的是叫人来协助急救或请求旁观者打急救电话“120”。同时进行下一步措施。
注意:
在呼叫急救电话时应说明:①事情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包括明显的路标);②当时所用的电话号码;③何种事件或病情;④需要救助的人数;⑤对病患者进行了哪种帮助(已做的和正在做的)。当对方已听明白,放下电话后,才能挂断电话。
3.将伤病者摆成仰卧体位
伤患者体位的要求:
为使复苏有效,必须使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头不能高于胸部,要与躯干呈水平位置。
如果患者躺的是弹簧床,则应在其背下垫上与床同宽的硬板。
如果患者是俯卧或侧卧,则应立即使其翻转成仰卧体位。
翻身的方法:
抢救者首先跪在患者一侧的肩、颈部,将其两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然后将离抢救者远端的小腿放在近端的小腿上,两腿交叉,再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后头、颈部,另只手托住患者远端的腋下,使头、颈、肩和躯干呈一整体同时翻转成仰卧位(以防将其身体扭曲)。最后将其两臂还原放回身体两侧。
抢救者的位置:
抢救者应双腿跪在(或立于)患者的一侧(为方便用力,最好右利者位于右侧,左利者位于左侧)。单人抢救时,抢救者身体应与患者肩部水平,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个膝盖分别在患者的头部和胸部水平位,这样可有利于进行吹气与按压,而不用来回移动膝部。双人抢救时,两人相对,一人跪于患者头部水平负责人工呼吸,另一人跪于患者胸部水平负责胸外心脏按压。
4.开放气道
畅通呼吸道是复苏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气道是指气体从鼻腔、口腔、咽喉、气管到肺脏的通道。意识丧失者由于舌肌松弛、舌根后坠、会厌下坠,头部前倾,造成咽喉部气道阻塞。如果将下颌前移可使舌头和会厌离开咽喉壁而开放气道。头部后仰也可使下颌骨上举、咽喉壁后移而加宽气道。
畅通呼吸道的重要性:
畅通气道是复苏能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少人只要畅通了气道,就能恢复自动呼吸。如果气道不通畅,则对口吹气没有效;胸外按压无用;后期处理(如用药除颤、脑复苏等)也都将失败。
开放气道有三种方法,下面只介绍仰头举颏法(或仰头举颌法)。
方法:
抢救者将一手掌小鱼际(小拇指侧)置于患者前额,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拇指则可轻牵下唇,使口微微张开。
仰头举颏法简单、安全、容易学而且有效,是目前推荐的惟一方法,适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应用。
注意:
①手指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②不能过度上举下颏,以防止口腔闭合。③当发现口腔内有异物或呕吐物,应立即将其清除,但不能占用过多时间。④头部后仰的程度是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
要求:
开放气道有时间限制,要在3—5秒钟内完成,而且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通畅。
(二)人工呼吸
1.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情况下,抢救者用耳贴近患者的口鼻,采取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必须判定患者有无自主呼吸。
看:观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有无起伏。
听:聆听患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
感觉:抢救者用面颊感觉有无气流的吹拂感。
如果患者有自主呼吸,则应继续保持气道通畅。
如果没有自主呼吸,则应检查有无异物阻塞气道,如有异物阻塞,应该立即迅速清除。待清除异物后,再继续观察。如患者在打开气道和清理口腔异物后仍没有呼吸,要立即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
要求:判断有没有呼吸要在3—5秒钟内完成。
2.人工呼吸
(1)人工呼吸的原理:
一般来说维持人的呼吸功能和保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需要充足的氧气(新陈代谢)和足够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产生自主呼吸)。正常人吸入的空气中,含氧20.94%,含二氧化碳0.04%;呼出气体中,含氧16%(肺脏只吸收氧含量的20%,其余的80%原样呼出),含二氧化碳4%。心肺复苏做人工呼吸时,抢救者因过度换气(加倍呼吸),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即为18%,二氧化碳的含量则为2%。在一般情况下,抢救者只需用其通气量的20%,就足以使伤病员保持适度的通气。
(2)人工呼吸的方法:
①口对口吹气
具体方法:
在保持气道开放的同时,抢救者用压在患者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以防吹气时,气体从鼻孔逸出。同时,在深呼吸之后再深吸一口气后,用双唇包严患者的口唇,以防漏气,然后缓慢而持续地将气体吹入。连续进行两次充分吹气。第一次吹气完毕,应抬起嘴,手松鼻,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同时观察患者胸部。如果吹气有效,患者胸部会膨起,并随着气体的排出而胸部下降,然后再作下一次吹气。
口对口吹气后,要了解通气是否充分,仍要用判断有无呼吸的方法,看胸部有无起伏,听和感觉有无气流呼出。如果发现吹气无效,可调整患者的头部位置,使其气道通畅。若仍不通气,说明气道被异物阻塞,就必须立即清除气道异物。
要求:
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钟。每次吹气量应为800毫升,充分吹气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吹气量少通气不足,但吹气过多过快,可使空气进入胃部引起胃扩张,导致呕吐、误吸。
②口对鼻吹气
口对鼻吹气一般用于不适宜口对口吹气的情况下,如,牙关紧闭、口不能张开、口对口密封困难、口腔周围严重外伤或者其它原因不适合做口对口吹气等情况。但如果在鼻出血或鼻阻塞时禁止用口对鼻吹气。
方法:
抢救者一只手小鱼际侧压住患者前额,使头后仰,另只手托其下颌,使口完全闭合,抢救者先做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用双唇包绕患者鼻部,呈密封状态,再向鼻孔内吹气。
③口对口、鼻吹气
这种方法用于对婴儿进行人工吹气,即抢救者用嘴将患儿的口和鼻同时包住,盖严后吹气。
(三)人工循环
1.判断有无脉搏
如果想判断患者心跳是否停止,常用触摸颈动脉的方法来确定。因为颈动脉较粗,且离心脏最近,又容易暴露,便于迅速触摸的到。
部位:
劲动脉位于颈部气管与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
抢救者用一只手在前额继续保持头部后仰的同时,用另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尖并拢,放于患者的喉部,平喉结向靠近抢救者一侧的颈部滑动到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凹陷处。
要求:
①因脉搏可能缓慢、不规则或微弱而快速,可触摸颈动脉5—10秒钟来确定。②轻柔触摸,不可用力压迫,以免刺激颈动脉窦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停止。③为判断准确,可先后触摸双侧颈动脉,但千万不能两侧同时触摸。④正确判断有无脉搏很重要,因为对有脉搏的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常常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有脉搏而没有呼吸,则只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开始两次吹气,每次1~1.5秒钟,以后每分钟12次,即每5秒钟吹气一次。
如果摸不到脉搏,则可确定心跳已经停止。此时应迅速通知医疗急救系统,并同时在开始两次吹气后,进行下一步胸外心脏按压。
2.胸外心脏按压
(1)按压原理:人体胸廓有一定的弹性,肋软骨和胸骨交接处可因受压而下陷。因此,按压胸骨下段即可间接压迫心脏,使心脏内的血液排空。这种压力可以使血液射向肺动脉、主动脉,流到两肺和全身各脏器,部分经颈动脉流入脑。放松压力时,胸骨由于两侧肋骨及肋软骨的支持又回复原位。由于胸腔的扩张,胸内负压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心室又得到血液的充盈,这样有规律地按压和松弛,从而建立起人工的血液循环。这就是传统的“心泵学说”理论,以后有的学者又提出“胸泵学说”。但两种学说的血流机制,可能在胸外心脏按压中都起到一定作用。
(2)按压部位:首先把胸骨分为上、中、下各1/3段,准确的按压部位应在胸骨的中1/3段与下1/3段的交界处。
(3)确定按压部位的方法:要让患者仍处于水平仰卧体位。抢救者用刚触摸劲动脉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沿患者的靠近抢救者一侧的肋弓下缘,向上滑行到两侧肋弓的汇合点(即胸骨下切迹)。将中指定位于下切迹处,食指与中指并拢。另一手的掌根从前额移至平放并紧靠在食指旁,即胸骨的中1/3与下1/3段的交界处。使手掌根的长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以保证按压的力量在胸骨上,避免造成肋骨骨折。然后,再将定位手的掌根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使两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手心翘起离开胸壁,保持下压力量集中于胸骨上。
(4)正确有效的按压技术与要求如下:
①抢救者的上半身前倾,两肩要位于双手的正上方,两臂伸直,两肘关节不可弯曲。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不可偏向一侧或前后摇摆。
②用力要均匀,不能过猛,按压深度4~5厘米。
③每次按压后,要全部放松,使胸部恢复其正常位置。然后再做下一次按压。按压与放松时间要相等。
④放松时,手掌根不可离开胸壁,以免因改变位置而无效或造成骨折损伤。
⑤按压速度,每分钟60~80次。
(5)胸外按压常见的错误有:
①双手手指和手掌都紧贴胸壁,使力的作用点不在胸骨上,而引起肋骨骨折。
②定位不准确或虽定位准确,但抬起时,手掌根部离开胸骨,使按压点移位而引起剑突受压导致肝破裂等损伤,还可能顶压充盈的胃而引起呕吐和呕吐物误吸入肺等。
③按压时呈冲击式(骤然猛压),揉面式、摇摆式、搓搓板式等,以致效果差,造成损伤。
④按压时施加的压力不垂直,导致压力分散。
⑤按压节律忽快忽慢,频率太快或太慢。以上经常容易出现的错误,都应在按压时引起注意。
(四)单人操作的现场心肺复苏术
单人操作的现场心肺复苏术简单易学,容易掌握,如果操作熟练、准确,能有效地维持适当的血液循环和呼吸,以维持生命。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首先判断有无意识(轻拍并呼唤)。
2.如果没有反应,立即呼救(叫“来人啊!救命啊!”)。
3.同时迅速将病人放呈仰卧体位(一定要在坚实的平面上)。
4.开放气道(用仰头举颏法)。在抢救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5.判断病人有无呼吸(看、听、感觉)如有呼吸则不用吹气,只注意监测,并使其成恢复体位。
6.如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两次;如不成功则调整头部位置,再作通气尝试;如仍不成功,则清除阻塞气道的异物(见呼吸道异物阻塞的排除方法部分)。
7.保持气道通畅,同时判断有无心跳(触摸颈动脉),如有脉搏则每5秒钟吹气一次,并监测脉搏。
8.如没有脉搏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通知医疗急救系统。以每分钟60~80次的频率作15次按压(用唱数法或其它方法记数)。
9.每作15次按压,需配合作人工呼吸2次,然后再在胸部重新定位,重复作胸外心脏按压。
10.以按压与吹气之比为15:2反复进行。连续做四遍或进行一分钟后,再判断,检查脉搏、呼吸的恢复情况和瞳孔有无变化:
如果有脉搏而没有呼吸,那么只作吹气,每5秒钟一次,并密切监测脉搏。
如果有呼吸无脉搏,则只作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60~80次,并密切监测呼吸。
如脉搏、呼吸都已经恢复正常,就应将患者摆成恢复体位维持气道通畅,密切监测脉搏、呼吸,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如仍无脉搏无呼吸,则继续以15:2的比例进行按压与吹气。以后每4~5分钟检查一次,检查不要超过5秒钟,最好由协助抢救者来进行。
11.如用担架搬运病人,应该持续作心肺复苏,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秒钟。
12.按压与吹气以15:2的比例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抢救医务人员到来。
单人操作心肺复苏术的时间要求:
0~5秒:判断意识;
5~10秒:呼救,同时放好仰卧体位;
10~15秒:开放气道,并观察呼吸是否存在;
15~20秒:作人工呼吸两次;
20~30秒:判断脉搏;
30~50秒:进行胸外心脏按压15次,并做人工呼吸2次,以后连续反复进行。
(五)双人操作的现场心肺复苏术
双人抢救是指两人同时进行的操作。抢救者分别跪在伤员的两侧,即一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进行人工呼吸。在抢救过程中,需要两个人互相配合,协调默契。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操作要求:
1.两人配合要协调,吹气必须在胸外按压的恢复时间内完成。
2.按压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
3.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5:1,即每作5次胸外心脏按压进行1次人工呼吸。
4.口对口吹气者除负责畅通呼吸道、吹气外,还应注意触摸颈动脉、观察瞳孔等变化。
5.为达到配合默契可由按压者边数口诀边操作。
注意事项:
1.吹气不能在向下作胸外按压时进行。
2.数口诀的速度要均衡避免快慢不一。
3.按压与吹气者可互换位置,互换操作,可在检查颈动脉时进行,中断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
4.如两人同在现场操作时,先由一人按程序完成触摸颈动脉以前的步骤,并说明有无脉搏。如没有脉搏,另一人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5.如两人先后到达现场,由原来的单人操作改为双人操作,适当的时间是在单人做完胸外心脏按压15次和口对口吹气两次后再改换成双人。
(六)婴儿和儿童现场心肺复苏术
婴儿和儿童现场心肺复苏术与成人做法基本相同。以下只简单介绍几点特殊之处。具体比较请参阅:婴儿、儿童与成人心肺复苏比较表。
1.判断意识
婴幼儿对言语如果不能反应,可以用拍击其足跟部或捏掐其合谷穴的方法,如能哭泣,则为有意识。
2.人工呼吸
婴儿以头部轻轻后仰畅通呼吸道,以口对口、鼻吹气为宜。应注意的是开放气道时,头不可过度后仰,以免气管受压,反而影响气道通畅。
3.触摸肱动脉判断有无脉搏
婴儿因一般较胖且颈部短粗,颈动脉不易触及,可以用触摸肱动脉的方法来判断心跳是否存在。
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肘和肩之间。抢救者大拇指放在上臂外侧,食指与中指轻轻压在内侧,即可感觉到脉搏。
4、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和方法
婴儿按压部位应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与胸骨正中线交叉点的下方一横指处。用两个手指进行按压。
按压时,抢救者应该用一只手的手掌垫在患儿的背部,由于头的重量和双肩稍垫起,头会自然后仰;儿童只需用一只手掌根做胸外心脏按压;按压其胸骨中1/3段。
5、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与人工呼吸比例
婴儿胸外心脏按压频率应大于100次/分;儿童应80~100次/分。婴儿和儿童的单人和双人抢救的按压与吹气的比例均为5:1。
(七)现场心肺复苏的开始和终止
1.现场心肺复苏的开始
一旦遇到伤病者,如果能确认已猝死,就应立即开始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术。抢救者一定要牢记时间就是生命。
(1)抢救者应充满自信心,不要犹豫和等待救护人员到场指导。
(2)不要把时间白白耗费在推算心跳、呼吸停止的时间上。
(3)不要作不必要的繁琐检查。
(4)在患者病情稳定前,不要随意搬动病人。
2.现场心肺复苏的终止条件
(1)伤病者已恢复自主呼吸和脉搏。
(2)有他人或专业医护人员接替抢救,或伤病者已转送医院。
(3)医务人员确认伤病者已死亡。死亡的指征是:
①深度昏迷、无意识;
②无自主呼吸;
③心肺复苏抢救持续1小时以后,心电活动不恢复(无脉搏);
④瞳孔固定性散大30分钟以上。
3.对于儿童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如在低温下心搏停止时,应坚持较长时间的复苏努力,不要轻易放弃。
(八)关于创伤的现场心肺复苏
1.创伤所导致心脏停搏的存活率一般很低。
2.因大出血而导致心脏停搏的伤员,应先立即止血,止住血后,再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或止血、按压同时进行。并尽快争取紧急运送。
3.对有颈、脊椎骨折的伤情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不能随便搬动病人,尽量就地抢救。如必须搬动,一定要按照颈、脊椎骨折病人搬运法。
4.对已有颈椎骨折或怀疑有颈椎骨折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时,开放气道应采取托颌而不仰头的方法,要使颈椎保持原位,而不被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