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的“时钟”-原子时代
1958年,在我国的古老地层中发现一颗古代莲子。经考古学家采用“碳14方法”测定,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后来,经过北京植物专家的精心培育,这颗古莲子竟然萌发新芽,并开花结果。这件事在考古界引起轰动,并引起了人们对“碳14方法”测定古代植物年龄的兴趣。
植物的呼吸循环是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大气二氧化碳中的碳主要是碳12。但也有极少量(大约只有碳12含量的1万亿分之1.2)的碳14。这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的半衰期为5570年,也就是说每过5570年碳14的原子总数的一半,衰变成其他原子。除了具有放射性外,碳14的各种物理或化学性质同碳12没有任何不同。由于植物不断吸进二氧化碳,因此,植物的体内部存在极微量的碳14。当然,由于碳14的不断衰变,会使它在植物中的含量不断减少。但是,植物在同大气交换二氧化碳过程中,又会不断地把碳14补充进来。理论计算指出,在地球上这样的过程只要持续几万年以上,就会达到动态平衡,从而使植物中碳14的含量保持恒定。
但是,某种植物一但中止了与大气的二氧化碳的交换,例如,某种植物死亡了,则其中的碳14的含量会因为“入不敷出”而减少。交换中止的时间越久,则该植物中的碳14含量就越少。这样,人们只要测量这种植物中碳14和碳12的含量之比,再同测量时空气中的碳14的含量进行比较,就可以算出该植物生存的年代。这就是用“碳14方法”测定植物年代的基本道理。
考古工作者应用这种方法解决了许多考古中未能解决的难题。例如,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址——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古代小米,经测定知道它们的存在距今已有6500年。这说明六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又例如,据历史记载,公元79年由于著名的维苏威火山爆发,意大利庞培城被“活埋”了。这记载可靠吗?当庞培城被考古学家完整地发掘出来后,对出土的一块烧焦的面包(它也是用古代植物制成的),用“碳14方法”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其“年龄”与历史资料吻合。这说明那段历史记载是对的。碳14真不愧是考古学家的“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