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子间谍-奇妙的电与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为了军事和经济上的需要,大搞电子间谍活动。以美国为首,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参加的五国集团,组建了全球最为庞大的电子监听系统——“梯队”间谍系统,对全球尤其是对欧盟的政治经济决策机构和商业贸易活动进行监听,以帮助美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直接损害了欧洲各国的商业贸易、政治利益及安全。
同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于在军事上压倒前苏联的需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研究开发间谍卫星,即能够从太空拍摄地球的制图卫星系统。之后,美国的间谍卫星系统迅速发展,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低轨道卫星集群,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截收全球的通讯信号、导弹发射信号和雷达波。现在,美国的间谍卫星已经在太空“晃悠”了刃多年,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仔细勘测了无数遍。对此,美国并不满足,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以后,美国陆续关闭了部分监视军用高频无线电通讯的地面监听站,又把目标转向了商业领域,侦察对象既有东方国家也有西方国家,包括美国的亲密盟国也不放过。由于信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美国出于独霸全球的战略,便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多渠道、全方位的电子间谍活动,庞大的电子间谍监听系统——“梯队”,便投入了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中。
这个庞大的电子间谍机构到底干了些什么勾当呢?在20世纪末,美国著名记者詹姆斯出版了《迷宫》一书,在书中詹姆斯首次披露了“梯队”电子监听系统的核心内幕。
“梯队”系统的核心部位设在美国西弗吉尼亚的舒格格罗夫山、华盛顿的亚基马以及英国的两个空军基地内。它们都由美国的国家安全局控制,这些地面站绝对对外保密。舒格格罗夫山地面站内大大小小的碟形天线负责截收国际通讯卫星的信号,全世界134个国家通过国际通讯卫星进行的电话、电报和计算机通讯,都有可能被这个地面站截收。这个地面站里驻有美国空军和海军最绝密的电子情报搜集部门,即美国空军第544情报大队和海军安全大队。据1998~1999年版的《美国空军情报局年鉴》和有关内部资料透露,驻舒格格罗夫山的美国空军第544情报大队的任务是“加强对空军作战司令官和其他通讯卫星情报用户的情报支援”,这个大队下属的单位遍及美国海内外;海军安全大队的任务是“负责梯队系统的维护和运行”。设在华盛顿的亚基马地面站的任务是负责对所截获的电子情报进行分析、处理,然后上报美国的最高决策层。
美国的邻国加拿大是这个“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在利特里姆的“加拿大通讯安全部”负责截收拉丁美洲上空各国通讯卫星的信号。澳大利亚是“梯队”在太平洋地区的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其核心部分是其西海岸的格拉尔顿。自1993年投入使用后,格拉尔顿地面站有4个碟形卫星拦截天线,其侦察目标是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轨道运行的国际通讯卫星。负责拦截的情报包括:朝鲜经济、外交和军事形势,日本的贸易计划,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技术发展情况等。澳大利亚另一个监听站位于中北部海岸的肖尔湾,这个监听站有2个碟形天线,自1979年投入运行以来,一直负责监视印度尼西亚的通讯卫星。
新西兰的监听站设在该国东海岸的怀霍帕伊,它于1989年投入运行,现由一幢情报处理大楼、一幢服务保障大楼和两个碟形天线组成。这个地面站极为森严,曾发生过多起外人因不明真相接近地面站而被拘禁或被打死的事件。
这些分布在上述5个国家的10余个绝密地面监听站,环环相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它们相互交流拦截情报的关键字眼,从而确保能拦截下最重要的情报。
“梯队”系统的秘密被曝光之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许多国家都严厉斥责这一严重侵犯人权乃至违反国乐公约的罪恶行径。欧洲一些国家为现代通讯无密可保而担心,更为自己的隐私权遭到侵犯而愤怒。欧盟国家已开始对比事进行全方位的调查,调查的重点:“梯队”电子监听系统是否大规模介入了针对欧盟商业贸易的间谍活动,欧盟总部的政治和经决策机构是否遭到了“梯队”的全面监视等等。英国人也表示了同样的愤怒,英国网络权益和信息自由且织负责人雅曼警告说:“发生在民主社会里的这种间谍行勾如同逃出了瓶子的魔鬼一样可恶可怕!”德国人还呼吁欧盟各商业团体和机构“要迅速发展自己的技术和加密系统,防止美国打着全球安全威胁的名义,公然对我们进行间谍活动。”
美国《华盛顿邮报》也发表文章,抨击美国政府的如此卑劣的间谍行为,对英国政府的做法也进行了严厉的斥责。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政府也遭受到了民众的巨大压力。
1999年10月,大西洋两岸的人权维护组织秘密发起了所谓的“干扰梯队日”活动。他们在一天的时间里,分别通过电脑输入了诸如“恐怖分子”、“公司绝密”之类的“梯队”系统专门识别的字眼,并发出大量的垃圾邮件,试图导致“梯队”系统负载过重而瘫痪。
这些事实表明,就是在和平时期,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电子战的事例也是常存在的。
在愤怒之余,人们开始反省目前高速发展的信息通讯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正视所存在的严重弊端,开始考虑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有关专家指出,“梯队”系统其实并不完全像人们所担心的那么可怕,因为这套系统也有其致命的弱点:一方面,由于通讯量与日俱增,“梯队”系统已经无法对每一个通讯信号都进行捕捉,再加上该系统的计算机容量有限,所以对越来越多的通讯信号不得不放弃监视;另一方面,这个系统对语言信号的识别技术,在短期内不可能改善,到目标为止,美英等最先进的情报机构也还没有研制出可以识别特定人物语言声音特征的计算机软件,所以“梯队”系统根本无法识别到底是谁在讲话。还有,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大大限制了“梯队”系统的能力:一是光纤电缆的使用,通过空中传输的信号几乎都可能被截收,但通过光纤电缆传送的信号却无法被截获;二是加密技术的日臻完善,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防火墙”,使“梯队”望而生畏、无法越过。美国统占全球的梦想,最后必将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