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墙铁壁的甲胄护身-古战场上的冷兵器
古代士兵用于护身的装具主要有甲、胄、盾三种。在世界军事史上,它们的“命运”却不相同。
甲又称“铠甲”,是指古代将士披挂在身上的防护装具。原始社会以藤木、皮革等原料制造简陋的护体装具。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由于锐利青铜兵器的出现,促使人们改进护身装具性能,制造出性能日趋优越的皮甲。在中国商代时,已将原始的整片皮甲,改制成由皮甲片编联成的部分可活动的皮甲。在使用皮甲的同时,也开始在皮甲上嵌装青铜铸件。到西周时已出现由青铜甲片编联成的护甲。
公元前2000年后在西亚两河流域北部兴起来的亚述帝国的士兵,已经装备表面缀有铁甲片的皮甲,我国到战国后期钢铁兵器用于实战,同时开始用铁制造铠甲。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的一件铠甲,是能保护肩臂和腰胯的“鱼鳞甲”,由2859片甲片编成,总重16.85千克,做工精湛。
自西汉以后,铠甲的精坚程度日益提高,类型日益增多,功能也日趋完备。多数士兵都装备有护甲,不仅人有护甲,马也有护甲。至火器的出现,随着冷兵器的衰落,古代铠甲渐趋衰落。明清时期曾使用较轻较软的绵甲,沾湿后可抵御初级火器的攻击。到20世纪初,清军用近代枪炮装备“新军”,古代铠甲的使用才最终停止。西方的铠甲骑士16世纪末就已退出战争舞台,但简化的护甲仍沿用较长时间,直到19世纪初拿破仑的法国骑兵还佩带胸甲。
护甲曾在世界军队的武器库中消失100多年。但是随着现代材料技术的进步,1965年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出了一种名为凯夫拉的合成材料,其后美国陆军向地面部队提供用凯夫拉制成的防弹衣,这种防弹衣抗弹能力优于钢甲,而且重量轻,穿着较舒适。人体护甲又开始以新的形式返回战场。
胄即为头盔。在我国古代,胄又称兜鍪、盔等。甲胄是中国古代防护装具的统称。
在人类懂得冶炼金属之前,胄多以藤、皮革等材料制成。掌握冶金技术以后,虽然还继续使用皮胄,但主要改用金属制作,以提高防护功效。先是用青铜,后用铁和钢。西亚两河流域曾出土公元前3000年头戴钢盔的战士骸骨,到公元前1200~800年的古希腊“荷马时代”,将士已大量装备青铜盔。
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胄,其制作时间不早于公元前14世纪。在河南安阳一座商代晚期的王陵墓道中,曾出土140多顶青铜胄。这些胄的胄体后部及左右向下伸展,用以保护耳朵和颈部,胄面上铸有虎纹、牛纹等图案,胄顶有装毛饰的铜管。河北出土的最早铁质护头装具,为战国晚期制品,用89片铁甲片编缀而成,由于外形似鍪(即锅),称为兜鍪。从秦汉开始,军中普遍装备铁兜鍪。宋代以后,兜鍪又多称为“盔”。直至清末,铁盔仍是军队装备的护头装具。
欧洲中世纪时,军队的核心是人马都披重甲的骑士,所使用的头盔也很坚固笨重。这种头盔将整个头部套在里面,下沿与身穿的铠甲结合在一起,前有护脸的面罩。作战时将面罩拉下,骑士的头完全被头盔护住,只能从面罩的孔洞观察和呼吸。到16世纪,由于火器的发展,笨重的铠甲骑士逐渐退出战争,骑兵仍戴金属头盔,17世纪中期以后,头盔渐渐被淘汰。
到本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了防止弹片损伤士兵的头部,军队开始装备钢盔。据说钢盔还是因为受到一个伤兵的经验的启发才得以装备军队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弥漫欧洲。机枪和火炮的发展使战斗愈加残酷,大批的伤兵被送到后方。一位法国将军去后方医院看望伤员,一个伤兵向他讲述了他受伤的经过:德军炮击时他正在厨房值班,炮弹劈头盖脸地打来,弹片横飞。他急中生智,把铁锅举起来扣在头上,结果保住了头部,很多同伴被炸死了,他只受了轻伤。这位将军由此想到:战场上如果给每个战士都戴上一顶铁帽子,不就可以减少伤亡了吗?于是他立即指定一个小组进行研究,制成了第一代头盔,并在当年装备了部队。此后各国参战部队也都相继装备了钢盔。
在凯夫拉研制出来之后,70年代美国陆军开始向地面部队提供用凯夫拉制成的头盔,这种头盔抗弹能力优于钢盔,而且重量轻,佩带较舒适。1985年美国研制出新的合成材料斯派克特拉,头盔抗弹性能进一步提高。目前合成材料头盔正逐步取代钢盔。正在研制之中的21世纪单兵装备,传统盔体的前部又增加有防弹片和防激光的面罩,并可与防毒面具等连接,又把士兵的头完全“包”在其中,提供更为全面的防护。与此同时,头盔上还安装显示器和微型通讯装置等先进设备,士兵可以通过透明面罩观察战场,可以通过耳机和显示器得到各种信息,头盔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盾是古代士兵的战斗装备。我国先秦时将小盾称为“干”,大盾称为“橹”,盾则是其通称。宋朝以后多把盾称为“牌”或“旁牌”。我国古代的盾种类很多,形体各异。有长方形、梯形、圆形、燕尾形盾,有大型立盾,轻便的藤牌,甚至还有带喷火装置、可遮蔽多人的“无敌神牌”。在我国河南安阳发现的商代残盾呈梯形,盾面微凸,盾高不到1米,宽约60~80厘米,盾内以木框为骨架,蒙有多层织物和皮革,外表涂漆并绘有图案。现已发现的西周、东周至南北朝各个时期的盾,多以木、革材料为主制作。到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藤牌。由于藤牌既能抵御矢石,又较轻便,因而得到推广,一直沿用到清末。
欧洲从古希腊时期,就使用圆形的青铜盾。古罗马的盾虽为木盾,但也包以皮革和薄金属板。这是因为希腊、罗马盾主要用于防御敌方投掷过来的穿透力较强的标枪,而东亚盾主要用于防箭。在中国古代,执刀的步骑兵有的一手执盾,一手持刀,但执长兵器身着甲胄的骑兵,一般不再执盾。欧洲则不然。中世纪拜占廷的重装骑兵,身着甲胄,还将盾缚在左臂上。只是随着甲胄的日益坚密,14世纪后欧洲的重装骑兵才不在马上带盾。
在近、现代,盾已不在军队的装备序列之中,但仍为各国警察所使用,其构造和功能已有很大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