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臣-世界航天人物

时间:2024-11-12 10:17:07关键词:世界航天人物

王德臣-世界航天人物

王德臣,1933年1月21日出生于辽宁义县,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火箭总体设计部工作。1962年3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突然坠毁,当时担任结构组组长的王德臣跟随钱学森院长前往现场分析故障原因。钱学森看见这位年轻人如坐针毡的样子,就给他讲了自己的老师冯·卡门研究高速空气动力学遭受挫折和美国发射导弹出现失败的故事,然后语重心长地说:“科学研究总会有失败,重要的是不要被失败所吓倒。”这句话使他在30年后研制“长二捆”火箭遇到危难时,临危不乱,履险不惊,承受住巨大压力,最后取得成功。

王德臣-世界航天人物

王德臣还有一位在北京航空学院学习时的恩师屠守锷,是我国洲际导弹和“长征”2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屠守锷早他半年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王德臣毕业后又到了老师屠守锷的门下,师生并肩作战。后来,王德臣成了屠守锷总设计师的副手,共同组织研制成功洲际导弹和“长征”2号运载火箭。屠守锷渊博的知识、坦荡的胸怀和淡?白名利的品德,对王德臣影响很深。当屠守锷年过古稀退居二线后,王德臣接任了总设计师的职位。这时屠守锷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作为总设计师,最重要的是成功时想到不足,失败时能够昂然超越。”这一教诲成为王德臣一生研制火箭的座右铭。

1986年,王德臣等人拿着图纸上的“长二捆”火箭,去美国寻找市场,同美国专家谈判协调,说服美国人用中国的大型运载火箭发射他们制造的重型卫星。经过两年的努力,1988年12月我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美国休斯公司、澳大利亚通信卫星公司签订合同,用我国的新型大推力火箭发射两颗美国制造的新型多转发器通信卫星。合同规定,在1992年正式发射美制澳星之前,新型火箭必须在1990年飞行一次,否则要支付100万美元的高额赔偿。当时美国的“雷神-德尔塔”火箭总设计师史密斯来中国考察,听说中国要在18个月内完成“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的研制计划,异常惊讶地对王德臣说:“我得提醒你,像这种火箭搞到这个程度,在美国至少也得再干3年才能成功。”王德臣平静地回答道:“我相信我们能够完成。”史密斯难以置信地笑道:“你们中国人是不是又吃了鸦片?”王德臣十分自信地回敬说:“不,我们很清醒。18个月后,我请你来看发射!”

王德臣带领他的队伍立下“军令状”,超负荷地干了起来。他和科技人员背水一战,按计划用3个月完成全箭上千项设计、44万多张图纸的描绘任务,14个月内完成近8千个生产项目、126个重要工艺攻关项目,在国内25个省市、300多个厂家解决7445项材料和元器件,完成300多项地面试验任务。这种叫“长征”2号E的新型火箭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其中有一项动力耦合分析,美国专家认为中国无法进行精确计算,提出支付260万美元委托美国公司来做,或支付30万至60万美元由美方代为培训。这一意向被王德臣婉言谢绝,我方的科技人员采用科学的模态综合方法,自编程序1万多条,演算了1.5米多高的稿纸,在微型计算机上建立了捆绑式火箭的结构动力学模型,向美方提供了卫星与火箭相连接的卫星设计动力学依据。事实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美国专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王德臣-世界航天人物

“长征”2号E火箭有8000多项生产加工件,需要几十万道:正序,生产几十万个形状性能各异的零部件,即使一个小零部件的加工,都必须经过工艺审查、工艺设计生产等10多个质量保证环节。但最终制成的卫星安装接口支架运到美国,如期与卫星对接,完全达到美方提出的要求。同时,火箭地面试验250多项,验证了火箭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火箭的安全飞行提供了保证。火箭上万个零部件的组合拼装,只用18天就完成了。1990年6月30日前,第一枚“长征”2号E运载火箭按合同期限终于研制出来了!7月16日发射一举成功,取得了发射“澳星”的通行证。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长二捆”发射前的6月,美国那位曾经说中国人是吃了鸦片产生幻觉的专家代表史密斯主动地对王德臣说:“我向你们表示道歉。当初,我的看法错了!”王德臣还是笑着说:“还没有发射,您要看了发射方能下结论。”这位已年过70岁的史密斯急了,连忙说:“不用了!摆在这里的火箭和塔架已经证明了你们的能力!”

1992年3月22日,“长征”2号E火箭在发射第一颗“澳星”中却遭到意外失利。“长二捆”顺利点火后,由于有两个助推火箭发动机工作不正常而实施紧急关机,中止了发射。尽管星箭完好无损,但在众目睽睽之下火箭未能升空,被缕缕浓烈的烟雾淹没了。王德臣看到这种情景,心像被重重地撞击了一下,立即与试验队员一起冒着生命危险顶着掺有毒气的烟尘,跑到发射塔架下指挥抢救尚未飞离的火箭和卫星。这一天晚上王德臣整夜未曾合眼,回想火箭有什么问题,一夜之间白发增多,好像苍老多了。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一连几天,一贯爱说爱笑的王德臣沉默寡言,不露一丝笑容,但他又想起了前辈钱学森、屠守锷对他的教诲,没有气馁,没有怨气,全力以赴查找问题,准备爬起来迎战。

对于坚强和自信的人,挫折是成功的先兆。经过这次发射的教训后,王德臣更加严格地要求保证火箭质量。经过不到5个月的奋战,重新生产的“长征”2号E火箭又在发射塔架上耸立起来。1992年8月14日,这枚万众瞩目的中国火箭终于完美准确地把第一颗“澳星”送人预定轨道。后来又经过一次“长二捆”发射第二颗“澳星”空中爆炸的波折,1994年8月28日成功发射第三颗“澳星”,从而圆满地执行了与美、澳发射两颗通信卫星的合同。王德臣这才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在外国人面前扬眉吐气,让外国人刮目相看了。

王德臣-世界航天人物

王德臣在第一次发射第一颗“澳星”受挫时曾自责不已,甚至提出扣发自己的工资,自愿认罚。而当“长二捆”发射“澳星”成功后,听说要奖给他1000元,他反而感到不安。为此,钱学森在给他的贺信中写道:“对您我尤为动情的是您对待奖罚的严肃态度,真了不起!”钱学森对他的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精神极表嘉许。王德臣则不禁想起钱学森把取得的巨大成绩归功于党和人民、归功于集体的一幕幕感人事迹,对有人把“澳星”功臣和奥运功臣在奖金上的巨大反差相比不以为然,他平静淡泊地说:“不能那样比,要体谅国家的难处,何况“澳星”发射也不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成千上万航天工作者齐心奋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