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洲”坎儿井-缤纷世界
也许你吃过吐鲁番的葡萄,那甘甜可口的味道也许你还记忆犹新,那么,你听说过吐鲁番的坎儿井吗?要知道,吐鲁番的坎儿井也像它那里盛产的葡萄一样闻名中外。
坎儿井在新疆吐鲁番、哈密等地的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坎儿井,就不可能有吐鲁番、哈密盆地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也不可能有社会经济大规模的发展。吐鲁番地区自古就有“火洲”之称,当地极端最高气温达49.6℃,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6毫米,最小降水量仅有2.9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844.9毫米。在这样极端干旱的地区,天山集水和融雪水是人工灌溉的唯一水源。但大部分水在出山口不远处,就渗漏到戈壁沙砾层中,难以直接利用。在吐鲁番盆地北部,有一座博格达山,这些高山是万古冰山雪原,山区降水丰富。这里的水补给到吐鲁番盆地戈壁砂砾层中,使得这个地区具有充沛的地下水资源。另外,这个地区的地面坡降又比较大。吐鲁番盆地这些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形成了坎儿井所需的特殊环境。
坎儿井不是平常的井。从结构上看,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暗渠、竖井、明渠和蓄水池。
看图就可知道,坎儿井暗渠的前面部分处在地下水位线以下的位置上,它的作用是引取地下潜流,所以叫集水段。暗渠的坡度一般比地下水的坡度要来得平缓,因此,集水段走了一段距离后,就可高出地下水水位线。暗渠的长度,视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暗渠的坡度和地面的坡降而定,一般为3~5千米,最长的超过10千米。
暗渠的断面形状,除了满足引水流量的需求外,主要根据开挖操作的要求。暗渠通常宽约0.5~0.8米,高约1.4~1.7米,但由于在使用中断面不断变化,因此,现在所有的坎儿井断面大多已很不规则。暗渠的坡降比地面的坡降要小得多,所以暗渠走了一段距离后,就逐渐接近地面,把水引出来,自流灌溉庄稼。
在一条坎儿井里有许多口竖井。这些竖井的作用并不是为了取水,而是为了挖暗渠时以及以后维修时方便而挖的。挖暗渠和维修时人的进出要靠这些竖井,人在暗渠里面挖掘时要靠这些竖井通风,挖出来的土,也要从这些竖井里拿出来。这些土挖出来后,就堆积在竖井周围,形成环形小土堆。从地面上看,像串珠似的小圆圈,可以防止一般地面水和风沙入侵。竖井的间距,一般上游段较疏,下流段较密。在下游段,每隔10~30米就有一口竖井。
水从暗渠中出来后,流经明渠。由明渠引导到蓄水池,主要用以夜蓄昼放,提高水温,以便于集中轮灌,提高浇地效率。
开挖一条坎儿井,首先要根据耕地或将要开垦荒地的位置,在上游寻找水源,确定坎儿井的布置。先凿竖井探明水脉(含水层),然后沿水脉向上游和下游,挖掘一长排竖井。每挖好一个竖井,即从竖井的底部向上游或下游单向或双向逐段挖通暗渠。最后再重新修正暗渠的纵坡。
一条坎儿井开挖成功,积聚了很多劳动人民的心血。开挖时,施工条件很差,劳动强度又很大,用工很多,而且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就这样,人们用镢头和箩筐,挖成了一条条坎儿井。难怪,不少中外学者,把新疆的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