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大有可为-现代化农业

时间:2024-06-08 13:17:06关键词:生态农业,大有可为,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大有可为-现代化农业

随着农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着化肥使用、资源开采等遭到破坏。因此,农业的出路必定是要建立在保障生态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基础上,也就是说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态农业大有可为-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的本意是农田推行轮作、间作、套作,多种牧草,防止水土流失,让肥沃的土壤长出良好的作物,饲养出健康的牲畜,发挥农牧结合的作用。但是,生态农业中的“生态”二字,随着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不断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容。

我国的农业、生态、经济等方面的科学工作者,在进行生态农业理论研究的同时,和农民一道,创办了许多如“生态户”、“生态村”和“生态场”的生态农业点,甚至还出现了“生态县”的雏形。尽管这些试点存在规模小、现代科技和设备缺乏等不足之处,但是,它们代表了农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南方的农田栽种水稻,已经是历代相传,习以为常了。前些年,有些聪明的农民不甘守旧,他们想到过去有人在稻田养鱼及田里放养红萍,能够使稻田水肥沃,水肥了会长出很多的水生浮游植物和动物来。水稻田又常常有许多害虫,而这些浮游生物和小虫及红萍又是鱼儿求之不得的饵料。何不把它们结合起来呢?这就是生态农业的观点。农业科技工作者根据生物“共栖”的原理,把农民的实践经验集中起来,提出了“稻、萍、鱼”共栖的技术方案,在和农民一道进行试验、示范后发现:水稻开沟栽培,通气,根系长得好。肥料增加,害虫减少,产量提高。水上放萍,固氮肥遮荫,相当于30~35千克尿素的氮素化肥。水里养鱼,可松土、吃虫,又吃多余的萍。亩产鲜鱼50~75千克。一项小小的生物“共栖”技术,就使稻田产值翻了一番,把稻田中的小虫、杂草变成高价值的鱼的动物蛋白。现在,这种“稻、萍、鱼”技术正在南方稻区发展起来。

生态农业大有可为-现代化农业

你看,生态农业巧夺天工,不是一项很有希望的现代化工程吗?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利用农作物的生物物质,仅占20%~30%,而70%~80%的生物物质,如秸秆、糠蝣和动物的血、毛、骨、内脏、粪便等,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往往作了肥料或燃料。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动物粪便中的粗蛋白质的含量,比动物采食饲料中的粗蛋白质的含量高出50%。草食动物瘤胃里的微生物,几乎能分解动物粪便的全部代谢物。因此多级利用生物物质,大幅度提高生物物质的利用率,是生态农业面临的又一项任务。

1987年,北京市大兴县长子营留民营村被确定为我国第一个生态农场,有120个国家的朋友曾前来参观访问。

生态农业大有可为-现代化农业

1982年起,留民营村走生态农业之路,发展养殖、加工业,实行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全村初步形成了生物物质多级利用体系。村级规模体系是:将秸秆粉碎作饲料送入牲畜场,动物粪便送入沼气池生产出沼气燃气,沼渣送入鱼塘、蘑菇房、菜田等,用作饲料和培养肥。家庭规模体系是:鸡粪和猪粪送入家庭小沼池,沼渣作为自留田和承包田的肥料。由于推行了生态农业,每年节煤100吨,环境污染减少,村里卫生状况得到改善,人均收入也有了增加。

生态农业的成功范例,国内外已有很多。它们虽都尚在萌芽之中,却已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还有巨大的潜力正等待人类去开发。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