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流的盐渍土改良-现代化农业
1985年5月中旬,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盐渍土改良学术讨论会上宣布:我国改良盐渍土的工作已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我国盐渍地比较集中的黄河、淮河平原,耕地中的盐渍地已由解放初期的5000多万亩减少到3000万亩左右。这些地区土壤得到改良以后,粮、棉总产量和农民人均收入均有大幅度增长。
我国有盐渍地4亿多亩,都分布在北方,其中的1亿多亩是农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由于北方地区土壤母质含盐,年蒸发量又大大超过年降雨量,以致地下水随土壤毛细管上升,将盐分积聚起来,这就是盐渍土的主要成因。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盐渍土的改良,先后多次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对我国盐渍土进行认真考察,并且分别类型,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措施(灌溉、排水、冲洗等)和农业措施(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轮作、种植耐盐作物、地膜覆盖等),加强对水、盐的观测预报工作,摸索出一套综合治理盐渍土的有效办法。以山东省禹城县为例,过去该县有盐渍地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3。据该县县志记载,在南北庄、盐池村一带,五谷不生,居民终年穷困,多以熬盐为生。解放初期,粮食亩产量仅百斤左右。每年吃国家统销粮三四百万斤。从1966年开始,国家科委在这里以南北庄为中心建立了有11万亩的改盐实验区。以后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山东农大的帮助下,制定了以井灌、并排、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料、植树造林等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先后打井1100多眼,开挖排盐沟1150多公里,植树500多万株,使盐渍地得到了初步治理。
1984年,该县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100斤,产皮棉162斤,比建实验区前增长10倍;人均收人850元,为过去的11倍。
1973年6月,北京农业大学的讲师遵照周总理关于改良盐渍土的指示来到河北省曲周县,辛勤工作12年,终于找到治理盐渍地的“药方”。他们实验区的中度和重度盐渍地由67%下降到7%,全县20多万亩盐渍地基本得到治理。
对黄淮平原这样一个属于半湿润季风区的盐渍上,究竟该如何治理,在世界治盐渍土史上也还是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在我国已初步得到解决。
1985年5月,来自14个国家的20多位世界知名土壤学家,到曲周县考察盐渍士的治理工作,一个个翘起大拇指连声说好。国际土壤学会副秘书长、著名土壤学家萨博尔奇教授郑重宣布:“中国盐渍土改良工作是世界第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