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农学家尊为经典的-《齐民要术》-古代农学家与农书
在我国北魏时代(公元5世纪至6世纪间),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名叫贾思勰。他精心钻研总结了历史上和当时的农业生产经验,耗费11年心血,写成一部11万多字的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被历代农学家尊为经典。
贾思勰是山东益都人,青少年时勤奋好学,是个“读书破万卷”,颇有抱负的人。最喜读的是农业著作,尤其对西汉时的《汜胜之书》,更是爱不释手。
贾思勰曾任高阳太守。他鄙视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因此在他出任期间,总是千方百计地努力发展高阳地区的农业生产,耐心地教导百姓重农、务农和爱农。并决心用毕生的精力,做一些对祖国农业和子孙万代有益的大事。
贾思勰顺应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大约在公元533年,开始撰写农书。在撰写农书之前,为自己规定一条原则:“采捃经传,搜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他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同时,开始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每到一处,他都要详细问,详细记,有时还亲自参加耕种,拜老农为师。
贾思勰进行广泛调查,去菜圃学习栽培技术,记录蔬菜品种;到果园学习嫁接和繁育技术。走遍一些桑园、蚕室、酱园、磨房……甚至向妇女儿童收集与农业有关的歌谣谚语,学习烹饪及农副产品加工的知识和方法。
贾思勰为了研究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掌握各地情况和生产技术,不仅长期在山东深入调查,还到豫北、冀中、冀南、晋东、晋南等地考察。
《齐民要术》共分10卷,92篇,其中正文7万多字,注文4万字。“齐民”即平民,“要术”就是百姓民众谋生的主要技术。这本书内容丰富,涉及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农艺、蔬菜、果树、林学、畜牧、养鱼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专业,其中农业部分约占全书的1/3。
本书的农艺部分,记述了从整地播种到收获贮藏的一整套技术。特别是整地作业,继承《汜胜之书》的耕作原则,总结了耕、耙、耪的技术体系。
我国北方气候干燥,春季少雨多风,且多伏旱,农业生产历来受干旱的威胁,防旱保墒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齐民要术》对此有精辟的论述。
本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巧妙的轮作安排。关于绿肥的使用,为培养和恢复土壤肥力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在栽培植物的品种特别是禾谷类作物和果树方面,贾思勰曾下过很大功夫,收集到许多宝贵的材料。在良种繁育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提出了选种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等,把我国古代选种、育种科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贾思勰对作物栽培管理技术也有许多创造,对播种前的“浸种”、“拌种”技术和播种期、播种量的掌握都有记载和创造。
本书记载的果树繁殖技术包括播种、扦插、分株等繁殖法。果树嫁接法,已有不同种间的嫁接。这说明我国很早就掌握了果树的无性杂交技术。
本书有相当篇幅记载林木经营的内容,所记的树木都有一定的用材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多为速生树种,甚至对其移栽法和应注意的事项,都叮咛备至,这些经验被后来的农书或种树书所引用。
它还介绍了我国古代在农副产品加工综合利用方面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术。
《齐民要术》写成后,风行于黄河流域,后来又传播到江淮地区,不仅北方旱农视为规范,水乡泽农也广泛采用书中的原理和一些技术措施。近代以来,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都在研究《齐民要术》,称它为“贾学”。
《齐民要术》总结和传播了传统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动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齐民要术》现在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它对我国和世界农业技术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贾思勰作出了无愧于那个时代和无愧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