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里的农学-古代农学家与农书

时间:2024-06-08 12:44:02关键词:吕氏春秋,农学,古代农学家与农书

《吕氏春秋》里的农学-古代农学家与农书

《吕氏春秋》是秦国宰相吕不韦召集一些文人编写的一部内容浩繁的著作,书成于公元前293年。由于战国早期编的农书《神农》、《野老》早已失传,因此,《吕氏春秋·上农》、《吕氏春秋·任地》、《吕氏春秋·辨土》、《吕氏春秋·审时》四篇,就成为我国现存专讲农业的最古老的农学论著。

《吕氏春秋》里的农学-古代农学家与农书

《上农》篇中提出的重农理论和政策,与商鞅、吴起、韩非的重农思想是一致的,体现了当时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已经认识到发展生产的重要性。这一篇着重讲了如何利用政治措施保证农民能够及时地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与先秦的“不违农时”的原则和农本观念基本一致。

《任地》、《辨土》、《审时》三篇,其主要内容是记载了战国时期的农学知识,“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也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这是《审时》篇中所认为的:庄稼是由人来种,靠地来生长,靠天来养成的。这三者之中,人是主观因素,但地和天是重要条件。这一篇还记有:“凡农之道,厚之为宝。”《审时》篇认为,进行农业生产,农时最为重大。此观点在《任地》中也有记载:“不知事者,时未至而逆之,时既往而慕之,当时而薄之。”意为,时令还没到,逆时而种;时令已经过去了,还再继续贪种;可是正当令,又不好好种地。凡此种种,都失去了种地的好时机。此外,这一篇中,还记有“地可使肥,又可使棘”。指出土壤是可以改变的,土地可以成为肥沃的良田,也可以变成贫瘠的薄地。《任地》讲了利用土地的原则,即整理、利用和改良土壤,以耕作来保墒,除草通风,使作物在前期就得到充足的营养,以利其生长,抽出良好的穗,得到了饱满的灌浆,使得子粒质量高,从而使农作物得到高产。

《吕氏春秋》里的农学-古代农学家与农书

《辨土》篇讲了怎样用人力改变土壤状况,即怎样使用土地。这一篇对《任地》篇所提出的问题作了具体的回答。首先是对性质不同的土壤,要求在耕作时间上作出相应的安排。论述了由于耕作时机不恰当,会带来三种危害:“地窃”(播种过稀)、“苗窃”(缺苗)、“草窃”(杂草),并且谈到了由于耕作不及时、整地不得法带来的弊病,会使农作物受到很大影响。

《上农》等四篇农学论著,内容相当丰富,总结了我国先秦时代劳动人民农业生产的经验,包含着丰富的农业辩证法思想,说明了我国远在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理论和实践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