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战-南征北战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与海上强国雅典之间争夺霸权的战争。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盟军侵入雅典的阿提卡。从此双方开始了长期战争。前422年,双方在雅典重镇安菲波里斯激战。雅典两首领战死,遂议和。前415年,雅典盟邦以阿尔基比阿德斯等人率领步兵、战舰远征西西里。因指挥不当而失败。前413年,斯巴达军入侵阿提卡,占领德凯利亚。前411年,被雅典海军击败,次年再败。前405年,斯巴达海军在力量加强后,于赫勒斯滂之羊河,一举全歼雅典海军,进而包围雅典。前404年,雅典投降,并接受屈辱和约。
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是德意志新教同盟与天主教联盟之间进行的战争。同时,丹麦、瑞典、法国、英国、荷兰、俄国和奥地利、西班牙、罗马教皇、波兰等国怀着不同的目的分别介入双方,发展成国际性战争。历时30年,大的会战近20次。如1620年11月,德皇派兵于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将反对新教的捷克起义军镇压下去。1631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率军于布赖膝菲尔德(莱比锡北)应用线式战术打败奥地利的军队。1632年,古斯塔夫再次率军进攻防守吕岑的帝国军队,乘夜突袭,大败之。1643年,法军在罗克鲁瓦(法国东北部)打败西班牙军队;1645年,于讷德林根(德境)又败德皇军队。至此,天主教联盟一方战败,于1648年被迫缔结和约。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是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后来成为美国的州)反对宗主国的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战争。一般地说,战争从1775年4月至1781年10月,历时6年半。其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75年4月莱克星屯之战,到1777年10月英将布尔贡在萨拉托加投降,战场主要在北方;第二阶段从1778年2月法国参战,到1781年10月英将康华利在约克顿投降,战场主要在南方。1783年9月3日,《巴黎和约》签订,英国承认美国的真正独立。此次战争,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在军事学术上有重大价值。列宁称它是,“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它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奥斯特利茨会战
奥斯特利茨会战是法军与俄奥联军于1805年12月2日在奥斯特利茨(今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拉夫科夫)地区进行的一次决定性会战。1805年10月乌尔姆会战后,奥军残部与俄军(5万人)汇合,一起撤退。11月下旬,俄奥联军(8.7万人)在奥尔米茨地区占领阵地。拿破仑率军追到布吕思地区停止前进,并调集兵力(增至7.3万人),准备阵地;同时,假意进行谈判,故意示弱以诱敌来攻。联军对敌情估计错误,到达奥斯特利茨地区后,即于12月2日仓促发起进攻。法军首先抗住了联军的进攻,随即集中兵力于中央和左翼发起进攻,击败联军。结果,联军损失2.6万人,法军损失不足万人。奥皇与拿破仑签订了“普雷斯堡和约”,第三次反法联盟随即瓦解。
博罗季诺会战
博罗季诺会战是1812年9月7日依法军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进行的一次重大会战。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率法军60余万人进入俄境。俄军在战争初期被迫撤退。8月中旬斯摩棱斯克会战,仍抵挡不住法军的攻势。29日,新任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到达部队,率军继续撤退。9月初,俄军在博罗季诺村附近占领阵地,企图阻断法军通往莫斯科的两条主要道路。7日发生激战。法军(13万人)向俄军(12万人)实行猛攻,俄军顽强抵抗。经过苦战,俄军撤离战场,拿破仑于9月14日进入莫斯科。此役,双方伤亡惨重,俄军伤亡5.8万人,法军伤亡5万余人。实际上未决胜负,但为俄军反攻创造了条件。
克里木战争
克里木战争是1853~1858年,俄国与英、法、土、撒(丁)四国联盟在克里木半岛等地进行的战争。1853年7月,俄国出兵土耳其。11月,在西诺普海战中消灭土耳其分舰队,之后英、法、撒先后介入,对俄宣战。战争在三个地区进行。在多瑙河战区,至1854年5月,俄军先后在沃耳特尼察、切塔特战败,被迫撤回贝萨拉比亚。在克里木战区,至1854年9月,俄军在阿尔马河、巴拉克拉瓦、黑河等地进行了一系列会战。10月,联军围攻俄军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一塞瓦斯托波尔,次年占领之。在高加索战区,战斗规模较小。俄军虽攻占卡尔斯城,但未能挽回整个败局。1856年3月,双方签订巴黎和约,战争结束。
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与法国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1870年7月19日,法国因反对普鲁士王之亲属继承西班牙王位,向普鲁士宣战。法军动员集结缓慢,到7月底,才集结于边境约22万人,且后勤供应极差。同时,普军则已集结兵力于边境约47万人,且装备齐全。8月2日,法军在萨尔布吕肯地区向普军发动进攻。普军于8月4日即转人进攻,越过国境,连获胜利。到8月底,法军及法皇拿破仑三世一起被围困于色当。9月1日,两军决战,法军大败。法皇、麦克马洪元帅以下共8.3万余人投降。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1871年1月28日,法国同普鲁士签订停战协定。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震撼世界的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公社存在到5月28日。此战,以拿破仑帝国垮台和法国资产阶绸政府的投降而告终。
苏芬战争
苏芬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苏联进攻芬兰的战争。1939年,二次大战爆发后,苏联为改善其西北边境的战略态势,保障列宁格勒的安全,多次向芬兰政府提出交换部分领土和租借芬兰汉科半岛作为海军基地的要求,均遭拒绝。苏联随即废除互不侵犯条约,于11月30日以强大兵力向芬兰发动进攻,企图一举突破芬兰防御,迫其接受己方要求,迅速结束斗争。芬军依托有利地形和曼纳林防线,奋起抗击,重创苏军。苏国进攻受阻,重新调整部署,增加兵力,于1940年2月11日发起第二次进攻。经过三个多月的激战,突破了曼纳林防线,芬军大败,被迫签订苏芬条约。苏军实现了对芬兰的领土要求。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联军为打通同盟国的地中海航线,并迫使意大利投降,于1943年,以总兵力约47.8万人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南部和东南部实施登陆。为达成突然性,在登陆前两个月,对西西里岛、撒丁岛和意大利本土的空军司地、港口等目标进行了轰炸,同时攻占了班泰雷利亚岛,获得前进机场;派出水面军舰和潜艇进行掩护,从而夺得制空权和制海权。7月4日至9日,登陆部队从北非和中东各港口出发,10日3时45分开始登陆。由于大量使用了新式登陆舰艇,4天即上陆16万人。德、意军对情况判断错误,防御工事薄弱,美、英联军很快占领了该岛大部。8月17日,占领全岛,战役结束。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德军为夺取库尔斯克突出部,夺回战略主动权,于1943年7月5日,以5个集团军约90万人,从北、南两个方向对该地实施向心突击。苏军以约16个集团军133万人和战略预备队约10个集团军,进行坚守防御。北路德军楔人苏军防御纵深12公里后受阻。南路深入35公里。随即两军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展开坦克大会战。德军战败,全线后退,遂转人防御。7月12日,苏军以7个集团军在空军支援下,首先对防守奥廖尔地区的德军发起突然进攻,收复了博尔霍夫等地,战线向西推进150公里。8月3日,苏军发动第二次进攻战役,在托马罗夫卡等地重创德军,并收复哈尔科夫市。战线向南和西南推进140公里。此役,德军损失50万人,苏军完全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第聂伯河会战
1943年8月,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失败后,为阻止苏军的进攻,以5个集团军约124万人在第聂伯河地区组织防御。苏军以5个方面军约263万人向德军防御地区发动进攻。至9月下旬,各方面军先后前出到第聂伯河,并夺占部分登陆场。10月,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两次实施解放基辅的战役,均未成功。随后将其主力调至柳捷日登陆场实施突击,11月解放基辅,并在该地域建立了战略登陆场。白俄罗斯方面军发动了戈梅利一列齐察战役,夺取了日洛宾以南纵深达100公里的大登陆场。乌克兰第二、第三方面军解放了扎波罗热等地,并在第聂伯河上建立第二个战备登陆场。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前出到第聂伯河下游,并封锁了克里木半岛的德军。通过这次会战,苏军收复大片国土,为把德军赶出苏联创造了有利条件。
冲绳岛战役
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军决定调集参战兵力45.2万人,舰艇1500余艘,飞机2500架,攻占冲绳岛,以建立进攻日本本上的基地。冲绳岛为琉球群岛的第一大岛,北距九州630公里。守岛日军约10万人,依托丘陵地构成了多层次的坚固防御阵地。1945年3月18日,美军开始空袭九州、四国和台湾,同时登陆部队开始航渡。23日,美军实施预先火力准备,摧毁岛上部分机场和暴露的防御设施。4月1日晨,对冲绳岛实施直接舰炮和航空火力准备后,开始突击登陆,一举占领冲绳岛中部地区,并向南、北主阵地发动进攻。至6月22日,美军突破日军南北防线,占领全岛。美军登陆期间,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对美军舰船。进行10次大规模攻击,但未能挽回败局。此役,美军伤亡7万余人,消灭日军约10万人。
克里特岛战役
克里特岛战役是1941年5月德军侵占东地中海战略要地克里特岛的空降战役。它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空降战役。德军为向东进攻时保障其右翼安全,控制爱琴海和东地中海的交通线,并将该岛作为入侵中东的前进基地,决定发起克里特岛之战。5月20日,德军和第七空降师,在第八航空军和东南舰队的支援下,在克里特岛的马拉马、雷西姆农和伊拉克利翁三个机场和干尼亚市空降。21日占领马拉马机场,遂机降第五山地步兵师并投入战斗。24日,德军空军突击英舰队。迫使其撤往埃及。27至29日,德军占领干尼亚城;苏达湾等地。英守军亦从海上撤往埃及。英军战败,死伤和被俘1.5万人。德军死亡6000余人。
列宁格勒会战
列宁格勒会战是苏德战争期间,苏军在列宁格勒战胜德军长期围困封锁的城市保卫战。19》1年7月10日,德军在击败波罗的海沿岸苏军的抗击后,前出到纳尔瓦河、卢加河等地,向列宁格勒推进。遭苏军顽强抗击后,被迫转入防御。8月,德军调整部署后,沿莫斯科至列宁格勒的公路再次发起进攻。9月,切断列宁格勒陆上联系,封锁了该市。与此同时,芬兰军队亦突破苏军防御,前出到斯维里河和旧国境线地区。1942年,苏军数次发起反攻,均未能打破德军的封锁。城市军民忍受了巨大苦难。至1943年初,在拉多加湖以南,苏军打开一条走廊,才恢复列宁格勒陆上联系。随后,苏军发起反攻,粉碎德、芬军的围困、封锁,解放列宁格勒州等地,取得了会战胜利。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一场规模较大的带有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1950年6月25日,集结在“三八线”的南朝鲜军队,在美军顾问的指挥下,突然向“三八线”以北的北朝鲜方面进攻,企图武力解决南北统一。于是,朝鲜战争爆发了。7月7日美国政府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由美国为首的16国军队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半岛进行武力干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美军侵略朝鲜并霸占中国领土台湾,中国国土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被迫参战,由此,原为朝鲜人民为统一而进行的国内战争就成了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至1953年7月27日战争结束,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美军为首的16国军队和南朝鲜军队)109万余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粉碎了美帝国主义妄图征服全朝鲜,进而扩大侵略的计划,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新中国,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揭穿了美帝国主义外强中干的本质,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反殖的斗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10月,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人称之为斋月战争,以色列人则称它为赎罪日战争。这次战争是在1973年10月6日,以埃及、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利用伊斯兰教斋日和犹太教的赎罪日的有利时机,向以色列侵占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发动突然袭击为发端的又一次收复失地的战争。虽然这次战争历时仅18天,但其影响是深远的。战后,埃及和以色列签署了和平条约,结束了长达30年的战争状态,极大地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不仅如此,这还是一场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引起了世界军事界和军事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世界战略格局新旧交替之际,由伊拉克入侵和企图吞并科威特而引发的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这场战争是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与伊拉克的地区霸权主义尖锐对立的必然结果。从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爆发海湾危机以后,美国纠集30多个国家的70多万军队,经过半年多的政治、经济、外交准备和军事部署,于1991年1月17日向伊拉克开战,海湾战争遂告开始。战争经过战略空袭、夺取科威特战区的空中优势、战场准备、地面战役四个阶段,于1991年2月28日宣布停火,历时43天,最终以伊拉克的失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胜利而告终。海湾战争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影响将逐步地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