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游鱼喷水洗”之谜-科研战线上的尖兵
古代,称“洗”的东西,形状很像今天的洗脸盆,按照做洗的材料,可分为木洗、陶洗和铜洗。
盆里的底上刻鱼的称鱼洗,刻龙的称龙洗。
有一种文物是“游鱼喷水洗”。它是一只青铜盆,直径为36厘米,盆底直径为22厘米,高9厘米,边宽4厘米。在盆底铸有凸起的四条鲤鱼,它们头尾互相衔接围成一圈,每条鱼朝上作喷水姿态。在水洗的边上还有一对耳环,对称放置。
当向盆中倒入清水时,双手手心在双耳环上来回搓动,就会发出响亮的嗡嗡声,继而盆底四条鱼的口就会往上喷水,喷水的水珠竟有20多厘米高哩!大有飞泉之妙。
摩擦越快,声音越响,波浪翻腾,水珠喷射越激烈。那么,为什么有时鱼口喷水,有时又不喷水呢?这一直是个谜。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鱼洗的秘密。
对文物鉴定,只能采用“无损检技术”,激光全息术就可以完成无损检测工作。
科技工作者通过拍摄了“鱼洗”激光全息图,从而揭开了它喷水的真正奥妙。
当双手摩擦洗的双耳时,洗的周壁发生激烈振动,而洗底由于紧靠着桌垫则不发生振动。
洗的振动如同圆形钟一样,都属于对称的壳体振动。
手摩擦双耳,赋予洗振动的能量。在洗周壁对称振动的拍击下,洗里水发生相应的谐和振动。
在洗的振动波腹处,水的振动也最强烈,不仅可以形成水浪,而且能喷出水珠;在洗的振动波节处,水不发生振动,浪花、气泡和水珠都停在不振动的水面波节线上。
“鱼洗”的设计者,巧妙地将四条鱼的鱼口设计在洗的振动波腹处。因而,鱼口能往上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