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染与切尔诺贝利事故-公害事件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40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机组反应堆发生强烈爆炸,现场火焰高达30多米。尽管前苏联空军及时出动飞机投下5000多吨含铅、硼的沙袋,封住了反应堆,但还是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次事故,是核电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人称切尔诺贝利悲剧,也有人叫做“核灾难”。这次事故造成31人死亡,13.5万人被迫撤离,经济损失20亿卢布。由于事故造成堆芯熔毁,石墨砌体燃烧,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前苏联境内,需要清除污染的有5000个居民点、6万幢住宅和其他建筑物以及大片森林、田地。在前苏联国境外,因事故后的4月27、28日刮东南风,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波兰首当其冲;后来刮北风,放射性烟云吹向欧洲南部。
1987年9月底,在巴西的戈亚斯州首府戈亚尼亚市,有两个青年人拣去了戈亚斯州1984年废弃的一个盛有放射性同位素铯-137的圆罐,并当作废铁卖给一家工厂。工厂的工人把这个圆罐砸坏,里面的放射性性质泄漏出来,使50人受到放射性辐射。这也是一起核污染事故。
美国在1970年以前发生的各种核事故共285例,其中60%是管理不善造成的。1979年3月28日发生的震惊世界的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主要原因是人为的操作错误;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主要是有关人员玩忽职守、违反工艺规程造成的。所以说,核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当今世界能源短缺,核电已与水电、火电并列为电力工业三大支柱。核电的发展不会因为存在风险而停止不前。我国正在有计划地发展压水堆核电站,压水堆有三道安全屏障,能保证即使在事故情况下,放射性物质也不会严重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