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安乐死”之谜

时间:2025-01-03 14:08:05关键词:弗洛伊德,安乐死,之谜,历史名人悬案

弗洛伊德“安乐死”之谜

1938年9月19日,在英国伦敦马勒斯费尔特公园道一所美丽新寓所里,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有人走近他的身边,俯下身去轻声地喊着他的名字,老人睁开眼,轻声说着什么,来人很理解他的心情,紧紧地握了握老人的手,答应采取措施减轻他的痛苦。老人很感激,接着对医生说:“把我们之间的谈话内容告诉安娜。”

9月22日,老人的贴身医生舒尔给老人注射了吗啡,老人安然入睡了。第二天午夜,老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9月26日,老人的遗体在伦敦哥尔德草地火葬场火化。许许多多的吊唁者参加了老人隆重的火化仪式。这个老人就是20世纪医学史;心理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被称为“精神分析之父”的弗洛伊德。

据弗洛伊德在他的《自传》中所说:我的父母都是犹太人。我自己至今也还是一个犹太人。我有理由相信,我父亲的家族在莱茵河(科隆一带)定居已经相当长久了。但是,14、15世纪中犹太人受到迫害,他们才向东逃走。而在19世纪中叶,他们又从立陶宛经加里西亚而迂回到德属奥地利。

犹太裔血统对于弗洛伊德今后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不仅是指犹太人的语言、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定居于欧洲各地的犹太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所遭受的侮辱和歧视,给弗洛伊德提供了无形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他奋发图强地和专心致志地从事对人类精神活动的科学分析事业。更确切地说,使弗洛伊德成为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的重要因素,与其说是犹太人的血统,不如说是犹太人所身受的压迫和歧视。

弗洛伊德“安乐死”之谜

弗洛伊德曾说:我经常地感受到自己已经继承了我们的先辈为保卫他们的神殿所具备的那种蔑视一切的全部激情,因而,我可以为历史上的那个伟大时刻而心甘情愿地献出我的一生。

弗洛伊德的童年时代以至他的整个一生,就是在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环境中度过的。弗洛伊德的祖父叫斯洛莫。他的祖父是在弗洛伊德出生前夕,即1856年2月离开人世的。所以,当弗洛伊德出生时,作为对他的祖父的纪念,他的犹太名字也叫斯洛莫。弗洛伊德的父亲雅可布.弗洛伊德是毛织品小商人,手中只拥有微薄的资本。

弗洛伊德出生的地方是弗莱堡市内的一座两层楼小房,子。这座简陋的房子有一扇大门对着大街。从出生到3岁,弗洛伊德就在这里度过。弗洛伊德的幼年时代,家境并不富裕。他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跟父亲一样也做着半死不活的小本生意。

弗洛伊德的父亲是一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犹太商人。他虽然经商,但为人诚实、单纯。而他的这种性格,时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响。据弗洛伊德的朋友钟斯说,当他为了写弗洛伊德的传记而向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提出“什么是弗洛伊德的最突出的性格?”时,安娜毫不犹豫地说:“他的最突出的特性,就是他的单纯。”弗洛伊德从父亲那里继承而来的这种性格一直伴随了他的一生,并体现在他的一举一动上。据钟斯说,弗洛伊德最讨厌那些使生活变得复杂化的因素,他的这个特性甚至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比方说,他一共只有三套衣服、三双鞋子、三套内衣,就是外出度长假,他的行李也往往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程度。

但是,弗洛伊德的父亲和他本人所生活的世界和社会,并不是像他们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单纯。在弗洛伊德出生前后,欧洲各地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具有着扭转欧洲历史方向的深刻童义。这些事件对弗洛伊德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弗洛伊德“安乐死”之谜

弗洛伊德家族已有三个世纪的时间生活于日耳曼民族所群居的社会中。所以,日耳曼民族自15世纪以来所经历的历史变迁及文化和思想方面的变革,都给弗洛伊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当弗洛伊德于19世纪中叶出生于摩拉维亚的一个小城市的时候,德国和奥地利这两大日耳曼国家已经历了自15、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以来的深刻变化。在弗洛伊德身上,与其说体现了单纯的犹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如说集中了犹太人和日耳曼人在多年的文化交流中所积累的那些复杂的历史成果。

弗洛伊德在幼小时期,由一位信天主教的保姆服侍着。这位保姆给小小的弗洛伊德以很深的印象,以至弗洛伊德在成人后还对她的形象记忆犹新。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学的起源》中对这个保姆有详尽的描述。

弗洛伊德从小就热爱群山、森林、天空、鸟兽,他热爱自然界的一切。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歌德论自然的散文和诗歌,把他带回到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而对人类本身的问题的兴趣早在幼年时代就开始了。他对于人的感情、性格和各种幻想,对于人的受压抑的情绪,早就有所察觉。他曾经很朴实地探索过这些问题。

尽管他的幼年时代的探索带有很多幼稚、天真的色彩,但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从人体之内找出人的本质。他从来没有像宗教家所作的那样,在人体之外、在最神秘的彼岸世界中寻找人的本质。所以,当他决心从事医学研究的时候,一点也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地方。这大概也是受了歌德、达尔文等人的影响。

1873年秋,弗洛伊德顺利地升入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当时,弗洛伊德刚刚17岁。

维也纳大学建于1368年。自1804年开始,规定医学院学生要学习三年哲学课。所以,后来,弗洛伊德到哲学系上哲学课。当时,奥地利的天主教哲学家布连坦诺教授正在哲学系讲课。布连坦诺推崇经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所歪曲和改造了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他也是经院哲学的信奉者。对于他的未来的心理学观点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但弗洛伊德在连续三年听布连坦诺哲学课的过程中,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对别的哲学派别的研究。

弗洛伊德早在中学和大学预科时代就精通希腊文、英文和拉丁文。因此,他完全有条件直接地钻研各种文本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及其他哲学著作,这也使他有条件尽可能客观地研究亚里士多德哲学原著的本来精神。

弗洛伊德在学习中从不盲从,体现了可贵的独创精神。对于著名的学者——包括他的现任老师、著名生理学家布吕克教授、解剖学家克劳斯教授、哲学家布连坦诺等人在内都始终保持既严肃又谦虚的态度。他首先领会他们的观点,然后深入地和创造性地进行独立思考。当他没有弄懂某一观点以前,他绝不匆忙地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为了独立地钻研,他博览群书;如饥似渴地翻阅一切可能找到的参考书。

1879年,弗洛伊德应征人伍。当时,奥匈帝国正同沙皇俄国争夺巴尔干半岛。

弗洛伊德“安乐死”之谜

德奥两国为了对抗俄国在巴尔干的扩张,于1879年10月缔结了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当时的德奥两国实际上是一个大军营。全国大中小学都实行军事训练。任何适龄青年,不管做什么工作,也不管是否在校读书,都要参军。弗洛伊德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服兵役的。从军期间,由于有充裕的时间,他第一次拿起笔进行翻译工作。他首先把英国哲学家约翰.斯杜亚特.穆勒的著作译成德文。

弗洛伊德有学习、掌握和使用语言的天才。他尤其喜爱英语。再加上弗洛伊德同穆勒之间不存在哲学观点上的分歧,所以,这一次翻译工作是非常顺利的和非常得心应手的。弗洛伊德先把穆勒的五卷本著作的第一篇译成德文。他不仅把原文的意思译出,而且还译出风格,翻译工作进行得很快。这次翻译对他来说,纯粹是为了消磨时间,同时也是为了练习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他还可以借此机会赚到一些钱。

他所翻译的穆勒的五篇著作中,有三篇是涉及社会问题的——劳工问题、妇女解放问题及社会主义问题。穆勒在这些著作的前言中声明,这些著作的大部分是他的妻子写的;第四篇著作是穆勒论述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这次翻译,也给弗洛伊德一个机会,进一步更深入地学习柏拉图的哲学。

从1873年到1881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期间,是他为一生中的伟大事业奠定知识基础的时期。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生物学、医学、病理学、外科手术等课程上。他在这里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学者。除了布吕克、克劳斯以外,还有著名的外科医生比尔罗斯、皮肤科专家赫伯拉、眼科专家阿尔德等人。他们都是在全世界负有盛誉的学者和医生。弗洛伊德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学到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1881年3月,弗洛伊德终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医学院的毕业考试。

毕业后,他留在学校他的老师布吕克的研究所里搞研究,并开始承担起家庭经济的重担。1882年7月,他正式地到维也纳全科医院工作,担任了外科医生。10月,在西奥多.梅纳特的推荐下,他当上了著名的内科医生诺斯纳格的诊疗所的实习医生。在诺斯纳格的诊疗所工作了半年以后,弗洛伊德转到梅纳特的精神病治疗所工作。

西奥多.梅纳特同弗洛伊德以前的老师布吕克一样,是一个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他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兼任教职。弗洛伊德大学时代很喜欢听他的课,并月从听他的课开始对神经病学发生了兴趣。弗洛伊德曾说,他对梅纳特的崇拜达到“五体投地的程度”。梅纳特是当时最著名的脑解剖学专家,他对大脑神经错乱症颇有研究。所以,在医学上把这种病例命名为“梅纳特精神错乱症”。患有这种病的病人,有严重的幻觉出现,以致精神错乱、意识颠倒。这是以后数年弗洛伊德研究潜意识及各种变态心理现象的开始。

弗洛伊德在梅纳特诊疗所工作了五个月。其中,他研究了男神经病患者两个月,而研究女神经病患者三个月。这是弗洛伊德第一次亲自得来的精神病治疗经验。工作期间,弗洛伊德还结识了不少朋友。他与朋友之间的团结、合作,赢得了同事们的信任。他深深感到自己已经不是孤独的人。

从1884年起,弗洛伊德开始长时间地在全科医院的神经科工作。他先后跟随了像梅纳特和布洛伊尔那样的著名神经科专家,先后研究了神经纤维、神经细胞、神经错乱症以及麻醉神经的可卡因,取得重大的成就。由于弗洛伊德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和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885年春天,弗洛伊德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理学讲师。1885年秋,他还接到了赴法深造的通知。这意味着,弗洛伊德一生的主要奋斗目标——研究神经病和精神分析的事业正式开始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陆续发表了许多著名的著作。如《歇斯底里研究》、《梦的解析》。弗洛伊德成了国际性的知名科学家,他的学说迅速地传播到世界先进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从表面看来,战争的爆发并没有严重地干扰弗洛伊德的学术活动,即使是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活动也仍然没有中断。但战争使粮食严重地缺乏起来。弗洛伊德的生活面临许多困难。在这一年弗洛伊德的许多信中,都提到他的家人面临着缺粮的威胁。他还得了重感冒,使他的身体衰弱起来。他的60岁生日是过得很凄惨的——几个儿子都在前线,又没有足够的东西吃。到了1917年,弗洛伊德的境况更加困难。物资短缺、粮食不足、经济上更加紧张。弗洛伊德还患了严重的风湿症,写字的时候,手不停地颤抖着。

弗洛伊德“安乐死”之谜

1917年底,在弗洛伊德61岁时,他发现他的口腔右上颗长了一个小肿物,当时他把这归咎于戒烟和家人患癌自己受刺激而产生的神经官能症。由此,他又恢复了吸烟。

正当弗洛伊德发现了自己的严重疾病的时候,又有一件使他万分悲伤的事情发生:他的小外孙、苏菲的第二个儿子海纳勒突然因患肺结核而死去。这个孩子是弗洛伊德所见到的孩子之中最聪明的一个。

弗洛伊德于1923年7月告诉钟斯说,他遭受到了有生以来最严重的打击,而且,“这种无尽的悲伤已经深深地潜入内心深处,分秒不离地伴随着我的工作。”弗洛伊德说,由于这一打击,“在我的思想中已经激不起智慧的火花,我已经很久没写一行字。”在这之后不久,弗洛伊德又说,海纳勒之死“给我一次不可言状的打击。”在这之后,我再也不对任何新鲜的事物感兴趣。”但是,他又说,海纳勒之死给他的沉重打击转化成为巨大的动力,促使他除了发展科学的雄心以外再也不对其他事物感兴趣——他说自己已对其他的一切都麻木了,心中惟有一个信念:努力啊,努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非要达到自己的目标不可。

1930年,弗洛伊德写出了《文明及其不满》等著作,得了歌德文学奖,但他又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他的心爱的母亲在这一年死去了,弗洛伊德本人的病情迅速恶化。

弗洛伊德对他的母亲始终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每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的崇高形象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每当他在灯下思索着人类精神的奥秘时,他同母亲之间的无形的、然而是强大的感情联系,使他产生神奇般的灵感,使他的想象力插上了天使般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精神王国的广阔天地中。母亲的死,虽然使他沉痛得无可比拟,但同以往所经受过的一切打击一样,给了他新的推动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弗洛伊德口腔内肿物越来越大,越来越粗糙,并开始无痛性出血,这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去医院检查的结果是,他患了口腔癌。弗洛伊德不得不接受手术,可是癌细胞已经扩散,口腔癌已发展到必须切除整个上颚骨的地步。因此,他只得一次又一次手术。当时的颌面整复技术只能大略遮盖手术后留下的空洞,而无法恢复患者的进食、说话等功能,而且假牙戴上拿下都会刺激周围组织产生剧烈疼痛。

弗洛伊德发现自己的死期已经临近,他最急切的期望是能在自己去世前见到《摩酉与一神教》的英文版。钟斯夫人正夜以继日地赶译这本书。1939年3月,该书英文版终于出版了。

他最后阅读的一本书,是巴尔扎克的《驴皮记》。弗洛伊德说:“这本书正好适合于我,它所谈的就是饥饿。”

9月19日,钟斯探望奄奄一息的弗洛伊德。当时,弗洛伊德的下颚已经全部烂掉,他痛苦万分。弗洛伊德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钟斯叫了一声他的名字,弗洛伊德睁开了眼睛,认出是钟斯。他伸出手,握了握钟斯的手,然后以很庄重的手势向钟斯表示告别和致意。22日,医生舒尔给弗洛伊德注射了吗啡,弗洛伊德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位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一代伟人,在做了32次癌症手术后,于83岁死于口腔癌。

1940年,为了纪念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全集》十八卷伦敦版开始出版发行。这一版本的《弗洛伊德全集》一直到1952年才出齐。接着,自1953年起,由詹姆士.斯特拉奇等人主编的二十四卷本《弗洛伊德全集》陆续出版。这就是弗洛伊德给全人类留下的可贵的精神遗产。他的理论对美术、电影及文学创作也有深远的影响。

而对于引发弗洛伊德最终丧命的病因,后人认为,弗洛伊德当初上颚部的小肿物是口腔黏膜白斑。现在已经得知,这种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前病变之一。所谓癌前病变,是指机体组织的某些病变本身并不是癌,但经过长期的各种刺激,可能转变为癌。弗洛伊德在癌前病变阶段不注意治疗并恢复吸烟,加速了白斑的恶变,导致了口腔癌的发生。这一原本可能防止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弗洛伊德“安乐死”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