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为何要出走之谜

时间:2023-04-18 17:29:10关键词:托尔斯泰,出走,之谜,历史名人悬案

托尔斯泰为何要出走之谜

1910年10月28日夜,一位老人乘着马车,冒着绵绵秋雨,离开了他在雅斯纳亚.波良纳的家,走上了流浪的旅程。几天之后,他得了肺炎。11月7日,这位老人在阿斯坦堡车站孤独凄惨地死去。他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生于1828年8月28日,他的家乡是莫斯科附近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其父母亲的家族却是古老而有名望的大家族。母亲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远亲,使托尔斯泰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在托尔斯泰不到10岁时,他的父母就亡故了。但由于家资厚富,所以他的童年是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度过的。1844年,托尔斯泰考进喀山大学东方学系,一年后转入法律系学习。在校期间,他受到法国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开始对沙皇专制制度不满。1847年,他退学回家,在自己的土地上尝试改革,设法改善农民的处境。从1851年起,托尔斯泰到高加索的沙皇军队中当下级军官,曾亲自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几年的军旅生活不仅使其进一步看到俄国农奴制度的腐朽和反动,而且为以后在《战争与和平》中生动描绘战争场面打下了基础。1855年,托尔斯泰从军中退役,在彼得堡发表了处女作——自传体小说《童年》,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为了探求俄国社会的出路,托尔斯泰先后于1857年、1860年两次到欧洲旅行考察;1862年后,他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尝试改革俄国社会。1862年,他与一位莫斯科名医的女儿索菲亚.安德烈耶芙娜.别尔斯结婚。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一个地主的早晨》、《瑞森》等作品。

结婚后,托尔斯泰将主要精力放在文学创作上。1864年至1869年期间,托尔斯泰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该小说以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和别竺豪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描绘出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生活画卷。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形象鲜明,被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称为“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里亚特》”。该著作的完成,是托尔斯泰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托尔斯泰为何要出走之谜

1873~1877年,托尔斯泰经过12次修改,完成了他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在该小说中,托尔斯泰以惊人的洞察力和鲜明的艺术形象,精确而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60、70年代俄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急剧变化的历史特点。托尔斯泰因此获得了“艺术之神”的美誉。

写完《安娜.卡列尼娜》后,托尔斯泰从1881年起迁居莫斯科,直到1901年一场大病痊愈之后,才又重新回到雅斯纳亚.波良纳,在此期间,俄国正处于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时期,一方面是封建农奴制进一步瓦解,资本主义急剧发展;另一方面是人民反抗斗争日趋高涨,形成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高潮。托尔斯泰积极参加救济灾民的活动,参加贫民区人口调查,访问监狱、法庭、教会、修道院等,更深刻地认识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沙皇机器的反人民本质。同时,他也加紧对哲学、宗教、伦理等问题进行深一步研究。客观上社会的急速变革和人民革命运动的高涨,主观上紧张的精神探索和思想矛盾的进一步深化,促使其世界观由贵族地主向宗法制农民的转变。这段时期他创作的作品主要有剧本《黑暗的势力》、中篇小说《伊凡.伊里索之死》和《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长篇小说《复活》。其中,《复活》是托尔斯泰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作家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的一篇不朽巨著。

托尔斯泰和他的吉卜赛妻子。

托尔斯泰为何要出走之谜

托尔斯泰的社会活动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引起了全世界进步人类的敬仰。列宁称其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高尔基认为他是“十九世纪所有伟人中最伟大、最复杂的人物”。

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离家出走。当时他年已八旬,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耄耋之年的老人离家出走呢?

一种说法是,托尔斯泰经过长期紧张的精神探索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摆脱贵族生活,弃家出走,以实现自己“平民化”的夙愿。我们知道,从年轻时候起,托尔斯泰就受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影响,不满沙皇专制,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同时身体力行,尝试在自己的庄园中进行改革,改善农民的处境,对农民子弟普及教育,并努力维护农民利益。到了晚年,他的思想认识又进一步深化,形成宗法制农民的世界观。他辞去显贵族长的职务,拒绝担任法庭陪审员,从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的生活方式生活,决心和本阶级决裂。1910年的离家出走,只不过是托尔斯泰向农民转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托尔斯泰为何要出走之谜

另一种说法认为,托尔斯泰与妻子发生了争吵之后而出走。索菲亚和托尔斯泰结婚后,一直幸福美满,曾被俄国文坛传为佳话。但是托尔斯泰进入晚年后,一心要实现“平民化”,他解散自己的庄园,把财产分给穷人,索非亚因此不满。1910年夏,托尔斯泰又背着家人立了一份遗嘱,表示在他死后,要将作品的著作权交给大众无偿出版。由于遗嘱问题,索非亚与丈夫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导致托尔斯泰在一个阴冷的雨夜离家出走。

还有人认为,托尔斯泰的悲剧应由一个名叫切尔特科夫的退伍军官负主要责任。是他导致了托尔斯泰夫妇的争吵。切尔特科夫出身于贵族家庭,尽管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但掌握了一套见机行事,夸夸其谈的本领,尤其擅长投人所好、吹捧奉承。他常常装出一个哲学家的样子,将他认为合理的理论渲染到极端。在托尔斯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思想转变不为人所理解、甚至遭到社会舆论责难和沙皇当局摧残时,切尔特科夫乘虚而入,赢得了托尔斯泰的信任。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托尔斯泰那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为了达到目的,切尔特科夫处心积虑地挑拨托尔斯泰同妻子及子女的关系。他一方面在托尔斯泰面前说尽索非亚的坏话,一方面利用托尔斯泰放弃私有财产的善良愿望,让托尔斯泰立遗嘱将其所有文稿、著作、信件等由其小女儿继承并移交给切尔特科夫出版,由此引发了托尔斯泰与妻子失和,索非亚与其女反目。在这不能止息的家庭争吵漩涡中,托尔斯泰为了求得安宁而离家出走,最终客死他乡。对此,索非亚曾说过:“我的一切不幸都是从切尔特科夫来访开始的。”

托尔斯泰离家出走之谜,因其不久便逝世,至今不能解开。

托尔斯泰为何要出走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