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之谜

时间:2025-01-03 13:44:08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之谜,历史名人悬案

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之谜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的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六十年以上,作品包括二十六卷诗歌、二十卷小说、十二卷剧本、二十一卷哲理论著,合计七十九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他出生的年代正值拿破仑帝国的鼎盛时期。他的祖父是木匠,父亲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母亲则拥护王室,两人因感情不合而分居,雨果跟随母亲生活。他天资聪颖,喜欢读书,10多岁就写了成千上万行的诗歌。由于母亲保守思想的影响,雨果在青年时代同情保王党,曾因写诗歌颂王朝和天主教而获奖。17岁时与兄长一起创办了名为《文学保守者)的刊物。1822年出版了《颂诗集》,获得路易十八赏赐的年金。1825年写诗歌颂查理十世,得到国王的接见和赠品。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西班牙国王的亲信重臣。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在法兰西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之谜

1831年,雨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

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埃斯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他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之谜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与此同时,他出版了不少诗集和小说。其中有同情和支持希腊民族解放斗争、富于异国情调的《东方集》(1829),描写家庭生活和内心感情、对贫苦受难者表示同情和怜悯的《秋叶集》(1831),欢呼七月革命和歌唱爱情的《黄昏歌集》(1835);讽刺富有阶级、宣扬慈善主义的《心声集》(1837),以及企图在精神上引导民众的《光与影集》(1840),这些诗集的内容涉及政治、哲理、祖国、家庭、爱情和杂感等种种题材,同时注重对诗句形式和语言的革新,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七月革命”之后,法国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为首的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断对雨果进行拉拢,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雨果创作中的斗争热情减弱了,1843年,他写了一个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遭到了失败。雨果为此沉默了将近十年没有写作。

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之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举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国。开始时,雨果对革命并不理解,但当大资产阶级阴谋消灭共和国时,雨果却成了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路易.波拿巴上台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实行恐怖政策,对反抗者无情镇压。由于雨果始终在君主立宪制度与共和政体之间摇摆不定,所以也遭到迫害,被迫化装成一个排字工人逃到了比利时,接着又先后居住在英国的泽西岛和盖纳西岛。在流亡国外的十九年期间,他写出了《小拿破仑》等揭露拿破仑第三的檄文,同时紧密配合现实的政治斗争,发表了辛辣讽刺拿破仑第三背信弃义的《惩罚集》、题材多样的《静观集》和大型史诗《历代传说》等诗篇,改抒个人之情为抒民族之情、抒爱国之情。流亡期间他还完成了他的杰作《悲惨世界》。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在色当兵败之后,普鲁士军队直逼巴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他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抗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他还用他的著作和朗诵诗歌得来的报酬买了两门大炮,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

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革命。但当公社失败后,反动政府疯狂镇压公社社员时,雨果又愤怒谴责反动派的兽行,他呼吁赦免全部公社社员,并在报纸上宣布将自己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住宅提供给流亡的社员作避难所。为此,他的家遭到反动暴徒的袭击,他自己险些丧命,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之谜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在雨果的小说中被称为“石头的交响乐”。

雨果在晚年仍坚持创作,在1877年完成了诗集《做祖父的艺术》、《历代传说》的二、三集等作品。1881年2月26日,六十万巴黎人在他窗前游行,庆贺他的八十寿辰。他在1883年的遗嘱里宣布给穷人五万法郎,并希望用穷人的送葬马车把他的灵柩送到墓地。1885年5月18日雨果因病去世,法国政府和人民为倦举行了隆重的国葬,由来自法国和世界各地的两百万人排成的行列,把他的遗体送进了伟人公墓。

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