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之谜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孟德斯鸠这样说。
孟德斯鸠(1689~1775)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是与伏尔泰并驾齐驱的启蒙思想家。他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一个达官显贵之家。自幼受过良好教育。他的祖父是法国西南重镇波尔多法院院长,这是个世袭的职位。他祖父去世后由他伯父继承。他在27岁时又从伯父手中继承了这个职务,并获得了“孟德斯鸠男爵”的封号。他原来的名字叫夏尔.特.瑟孔达,因孟德斯鸠这个封号出了名,人们就很少提他原来的名字了。
孟德斯鸠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并出任律师。17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
孟德斯鸠生活在路易十四、十五时代,这时的法国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路易十四公开宣扬“君权神授、“朕即国家”,集国家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王位世袭、终身。路易十四从登基到去世(L643~1715),在位共七十二年,恐怕是世界上王位坐得时间最长的一个。孟德斯鸠对这种集权制和终身制十分不满。他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就不复存在”。他指出,“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他要求分权,主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议会掌握立法权,法院掌握司法权,国王掌握行政权。互相制约,互相平衡,以防止滥用权力。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显然是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向封建统治者要求分享权力。他的这一思想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美国立国后把他的“三权分立”思想写进了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也明显地体现了他的思想。孟德斯鸠的思想遗产很丰富,但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这个三权分立说。
1716年,孟德斯鸠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的职务,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
孟德斯鸠对法院院长的职务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他热心于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他在各种社交场合里,亲眼目睹上流社会的荒淫奢靡的生活,对封建专制制度失去了信心,积极探求一条全新的道路。为了使自己能专心从事研究,孟德斯鸠于1726年,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获得一笔巨款,迁居巴黎,并进入法兰西科学院为院士。专心于写作和研究。
1728年,孟德斯鸠花了三年时间,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漫游使他对各国的政治法律、国家制度、民情风俗进行了深入地考察,获得了丰富的材料。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著述。1734年,他的《罗马盛衰原因论》问世,他在书中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轰动了欧洲学术界,给他带来很高的声誉。但是,真正使孟德斯鸠成为举世闻名的资产阶级卓越思想家的,还是他在1748年发表的重要著作《论法的精神》。这部书一推出就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发了二十二版。在这部著作中,他不仅尖锐地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反对天主教和神学,更加重要的是,他在这部著作中完整地提出了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的理论。尤其是在这部书中他提出的“三权分立”的学说,即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他的三权分立的学说,成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这一著作后来被译成各种文字,最早的中译本是1913年由严复翻译的,当时的书名叫《法意》。
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他承认“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和保养者”。不过他不许上帝干预自然界的事务,认为自然界有其固有的规律。他的世界观充满着矛盾。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1755年,他在旅途中染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