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的画技之谜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称赞米开朗基罗(1475~1564)为“文艺复兴时期崇高的山峰”,但有多少人知道他是如何登上艺术的巅峰的呢?让我们通过他创作的西斯廷礼拜堂顶壁画的过程,来亲身感受这位艺术巨匠如何在旧势力面前,用自己可能采取的方式奋战终生,创作出最具魅力的艺术风景。
西斯廷本是圣彼得大教堂群中主教堂大殿内的一间厢房式小礼拜堂,取名西斯廷是为纪念已故的西克斯图斯四世教皇。小礼拜堂内墙上原绘有表现西克斯图斯生前事迹的图画,穹顶上面的图画表现蓝色的天空和金色的星。由于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是最负盛名的艺术家,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野心勃勃,有意寻揽天下英才为其服务,就在公元1505年邀请他速赴罗马,委以制作教皇陵墓的浩大工程。后来尤里乌斯突然改变主意,要他停止陵墓雕刻的准备工作,甚至拒付采石工资。米开朗基罗愤而出走,回到故乡。在教皇的压力下,佛罗伦萨政府多次出面劝说,米开朗基罗才复出,用两年的时间为教皇创作了一尊青铜像。公元1508年,他又被迫接受了西斯廷礼堂屋顶壁画的创作任务。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不无悲愤地说:“我既不是一个画家,也不是一个雕刻家,像一个商店老板那样,我服侍过三个教皇,而且不得不如此。”在西斯廷礼拜堂屋顶壁画创作的过程中,教皇的侍役可以呵斥他,尤里乌斯因为米开朗基罗不给他看未完成的壁画,曾用手杖威胁他。但是精力过人、热情如火的米开朗基罗很快把悲愤转化成为创作的热情,立志要使这项空前浩大的绘画任务结出震惊世界的硕果。
起初,尤里乌斯二世要米开朗基罗在十二个弧形拱肩中描绘耶稣的十二位门徒,天顶的中间部分按照常规画中间画。米开朗基罗反对这种做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神学顾问红衣主教马可.维吉利奥的帮助下,经过小小的争论,教皇同意按照他的想法放手去做,并保证不再干预。米开朗基罗用宏伟的建筑结构作边框,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划成中央和周围两大部分,以中央为主,全部绘以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整个屋顶长三十六点五四米,宽十三点一四米,平面达四百八十平方米,但由于屋顶是券顶结构,画面略呈曲形,实际面积达五百平方米左右。为画天顶画,米开朗基罗绘制了近三百张草图,然后按照实际需要的尺寸把草图放大成底稿。在实际操作中,他把草图贴在潮湿的泥灰墙上,用铁笔尖把每天要绘制的部分的轮廓线刻画到墙面上。在中央部分,米开朗基罗按照建筑边框连续画了九幅依次大小相同的宗教画,取材于《圣经》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别命名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惑与逐出乐园》、《挪亚献祭》、《洪水》、《挪亚醉酒》。在这九幅壁画的周围建筑框边的拱间壁面绘有十二位男女先知,四角画大卫、摩西等人的故事,在建筑构件上面和间隙处还绘有各种青少年形象,仅形象鲜明的就有三百四十三人之多,大部分比真人还大,有的甚至大两倍,营造了一个气象万千的壁画世界。
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以尊重人、解放人、给人以幸福和自由为标榜,但是这样一个要求在那个历史时代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这就使米开朗基罗所创造的强健雄伟、具有强烈意志与力量的艺术形象常常带有悲剧色彩。如在《创造亚当》中,米开朗基罗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上帝作为造物主的万能和人类的无能。人类的第一个男人被创造出来,他斜躺在荒芜的土地上,显得那样的虚弱无力。他似乎集中所有的力量,才勉强把左肘抬放在左膝上,把食指伸向上帝,等待着万物的创造者给他以力量。米开朗基罗笔下的上帝,不像过去美术家们所创造的那样庄严和华贵非凡,简直就像一位既慈祥又威严的老人。他只穿了一件齐膝的外衣,挟着天使们飞奔而来,右手饱含着精力,伸向亚当,将与亚当无力的手相接,似乎电花即将迸发,亚当就要起身了,从而把人的觉醒和渴望获得解放表现得相当充分,体现了艺术家对那个时代的感受。米开朗基罗精心描绘了上帝的肌肉、皮下静脉、皮肤皱纹、手指甲和灰发,使这位无所不能的上帝显示出无穷的力量,成为宇宙能量的化身;亚当的身躯宽阔,身体各部分比例优美,皮下脉络富有弹性,身体轮廓流畅,使亚当和上帝的形象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最完美的创造。
米开朗基罗笔下的十二位男女预言者,性别、年龄、个性也有明显的差别,既包括古希伯来神话中的人物,也包括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们或谛听,或凝视,或惊骇,或忧虑。在《库曼女预言家》中,库曼正在读一本书,身边的一个天使手中还拿着一本书。库曼原是一位美丽的少女。一次她在海滩上玩耍,遇到对她爱慕已久的阿波罗。阿波罗对库曼说,只要她爱他,她的青春年华就像她手中的沙粒数目一样长久。但库曼拒绝了阿波罗的求爱,阿波罗盛怒之下,把她变成了老妪。据说库曼象征着罗马教会的久远历史和力量,其生前著述的《预言集》曾被保存在罗马教廷内。整幅作品将库曼显有老妪的容貌和壮健有力的身体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个屋顶壁画是米开朗基罗一生最大的杰作,也是整个文艺复兴绘画最大的杰作之一,仿佛是一座崇高的艺术山峰。
从公元1508年5月~1512年10月,米开朗基罗用四年多的时间才完成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的绘制工作。他嫌助手碍事,常常谢绝他们的帮助,一个人躺在十八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亲自绘制。由于长期仰视,他的颈项僵直,读信都要举到顶上去看,当整个天顶画完成之后,37岁的米开朗基罗已经像个老人了。但是由于米开朗基罗在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加工,给予同时代的人以极深刻的启示,当壁画揭幕时,被举世公认为空前绝后之作。
数百年来,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的色彩,一向被认为是比较暗淡的。令人欣慰的是,公元1987年专家们用最新的科学方法对全部天顶壁画进行了仔细的清洗,终于使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接近原来的鲜艳程度,天顶壁画又一次放射出异彩。在这里,无数观众不仅可以充分领略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才能,而且还可以充分感受一代巨人在旧势力面前用自己可能采取的方式奋斗终生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