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打扮的“山顶洞人”
《诗经》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说,漂亮的女孩子是男子最好的配偶。这也就应了那一句老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人又说,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因此把梳妆打扮看成女性的专利。其实,男性比起女性来,一点都不逊色,大有当仁不让之势。据专家观测,男性似乎比女性更爱打扮。说起来,这种现象已经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我们的祖先早就有此喜好。住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是其中翘楚。
1933年,在北京郊区周口店的龙骨山,考古工作者在挖掘北京猿人化石时,发现这个遗址的上方还有一个小洞,由于此洞位于山顶,所以把它叫作山顶洞。山顶洞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YìN,意思是地下室)。洞口朝北,高约4米,下宽约5米。上室中的石钟乳和地上的石灰岩有烧炙的痕迹,说明这儿曾有人居住过。下室是个墓地,下窨全部是动物化石。关于这点,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在人类人住以前,一些动物偶然掉进这个天然的陷阱;另一种则相信这是山顶洞人的仓库。他们把没吃完的猎物放在这里储存起来,以备不测。经过测定,这个遗址距今约1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从山顶洞发掘出的人类化石,至少可以认出7~8个不同的个体。根据头骨和牙齿鉴定,大概包括两个成年男人、两个成年女人、一个少年和两个小孩。其中有一个男人超过了60岁,两个女性比较年轻,一个小孩大约5岁,另一个是刚出生或还未出生的婴儿。7个人,有4个发现于下室,其余则在上室。那个男性老人的遗骸保存相对比较完整,发现于1933年11月9日。他的头骨完好,上下牙齿也还保留着,在其头骨左方发现有穿孔的海蚶壳、穿孔的狐犬齿,尸身上有一块赤铁矿石,而其周围地上的土呈红色,可以证明是赤铁矿石染的,由此判断出这里是墓地。因为在欧洲旧石器时代后期的墓葬中,用赤铁矿粉粒来陪葬是非常普遍的,我国后期的墓葬中也有类似情况。这是一种习俗,是原始宗教信仰的反映。
1939年,魏敦瑞研究山顶洞人的头骨化石后,认为他们具有3个不同种族的性质:男性老人接近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人(即虾夷人),一个女性似爱斯基摩人,另一个属美拉尼西亚人。后来,人类学家吴新智重新进行了研究,认为这3个头骨都有相同之处,其形态反映出蒙古人种的特征,而与中国人、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特别接近。因此,有足够理由相信山顶洞人就是黄种人的祖先。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主要有:前额高,胸腔发达,脑量增大,介于1300~1500毫升之间,牙齿细小,下颌突出等,已经与现代人非常相似了。
山顶洞发现的石器很少,骨器也不是很多,除了1枚骨针和1件磨过的赤鹿角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从发现的实物来看,他们的制作与北京人的器具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工艺显得更原始。对这个现象,考古学家解释说:山顶洞人直接拾拣北京人留下的器物来使用,因为他们的居住地一上一下相连接。而历史学家则另有说法,认为是山顶洞人在与敌人的冲突中失败后,拿走了精致的工具。至于墓地里的器物,是死者的随葬品,虽然珍贵,但是因为有所禁忌,山顶洞人和敌人都没有贸然拿走,所以才能保存至今。至于那件赤鹿角,有专家认为可能是一个因残破而被抛弃的矛头,它最初大概是一件武器,比如说可以用来对付河里的大鱼。在山顶洞人时代,还没有出现鱼网和鱼钩之类的鱼具,而这个鹿角可以充当一副鱼叉。在所有的器物中,最使人感兴趣的是那枚骨针。用兽骨刮削磨制而成,长8.2厘米,针尖很锐利,针身略弯,针孔是用尖状器挖制成的。这说明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了缝纫,不仅制作衣服,还可以缝补帐篷。意识到穿衣的必要是一个进步,而学会做衣服是一个更大的进步。
山顶洞的墓地还是我国现阶段发现的最古老的墓葬。人类最初并不懂得把死者埋葬,随着文明的进步,这种礼仪已成了原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原始人相信人死后还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所以把死者生前使用过的工具、食物和装饰品等作为随葬品放在一起。赤铁矿粉也反映了这一习俗。原始人崇拜灵魂。而“红色”是鲜血的象征,它也代表着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把红色的铁矿粉粒撒在死者周围,是希望他能在另一个世界复活。
除了采集植物果实以外,山顶洞人还学会了打猎和捕鱼,而且成为非常重要的食物来源。出土的化石中有鲩(HUàN,草鱼)鱼、鲤鱼的大胸椎和尾椎,装饰品中也有很多是用鱼骨做成的。这标志着捕鱼成了山顶洞人的生产活动之一,这也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能力提高的表现。从脊椎动物化石的种类来看,很多都是属于南方动物群,说明当时周口店一带的气候还比较温暖,因此南方动物向北迁徙。而海蚶、淡水贝壳等海洋生物的出现,可以证明当时的海比现在近得多。而鲩鱼和鲤鱼是淡水鱼,其中鲩鱼的长度达到80厘米,说明周口店附近有相当大的河流或湖泊。1万年前的周口店,依山傍海,还有大片的森林。这为山顶洞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活环境。与北京人或者欧洲的尼人相比,山顶洞人的寿命延长了许多。北京人最多活到四五十岁,而山顶洞人已能活到六十多岁了,体现出社会的进步。
只要一说起原始人,很多人不由自主就会把他们同粗野联系起来。其实不然,他们也很懂得怎样使自己变得漂亮。虽然没有珍珠玛瑙、黄金翡翠和香脂红粉,但是他们自有一套化妆技术和别具一格的饰物。在山顶洞里发现了一批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鱼骨和有刻沟的骨管等。毫无疑问,这些就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其中以穿孔的兽牙为最多,共有120个。而做工最精致、最细小的要数石珠。它们中最大的直径只有6.5厘米,用白色的石灰岩做成。有一椭圆形的小砾石,原料为淡绿色的火成岩,长近4厘米,大部分是天然磨面,有一面是人工磨平的,中间有一个对穿的孔以便把它串起来。山顶洞人的石器(右)、骨针(左)和装饰品(中)
其他还有穿了孔的鲩鱼眼上骨和用鸟的腿骨做成的骨管等。除了原材料固有的颜色,有的还被染成了红色。然后用枝条把这些兽牙、贝壳、石珠、骨管串起来,垂挂在胸前,这就是人类最初的项链了。这种项链,即便是现在看来,也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的自然纯朴,正是当代人所极力追求的返朴归真。
在山顶洞发现的装饰品并不是我国最早的。距今2.8万年的山西省朔县峙峪遗址里,就出土了打磨过的长圆形石墨石坠;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水洞沟遗址,也发现了穿孔的鸵鸟蛋皮小片。但是,要论品种的丰富和多样性,还要数山顶洞,就连更晚的新石器时代的一些地方也比不上它。国外发现的同期原始人装饰品也很多,但像穿孔的鱼眼上骨,却还未有报导。
山顶洞人如此酷爱装饰品,其原因何在?仅仅是为了美吗?对装饰品的来源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手镯是从奴隶社会的手铐演变来的;而封建社会的土大夫们要求女子目不斜视,为了防止她们左顾右盼,就在其耳垂上挂了东西以示警戒,这便是有人说的现代妇女所戴的耳环、耳坠的由来。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但是,这些观点都局限在阶级社会里,而装饰品早在原始人类中间就已很盛行了。况且,如果真像那些人听说的,那么手镯戴在手上的感觉可能就不是太好了。
前面说过,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即使是原始人也不例外。在原始社会,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部落都有不同的审美观点。住所靠山的以山为美,毗邻大海的以海为美,等等。而山顶洞人戴装饰品的目的,除了审美以外,男子还用来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和智慧。在原始社会,劳动是有分工的,男人从事渔猎,而女人从事采集。原始人的劳动工具非常简陋,因此狩猎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求狩猎者既要威武有力,又要机智勇敢。这也说明一个事实,只有英勇的人能捕获猎物,才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生存机会。而且猎物愈多就愈证明他有本事。所以,男人们一旦捕获动物,就把它的牙齿拔下来,穿孔后佩带在身上作为一个标记。从山顶洞人所戴饰物的多少或种类可以看出他打猎的本领的大小。分析山顶洞所挖掘到的装饰品,发现当时的人们喜欢用犬齿来作饰物。原因有两个:其一,在动物的牙齿里面,犬齿的牙根最长,也显得比较美观,而且更容易穿孔。其二,犬齿是全部牙齿里最少的,而食肉类动物的犬齿是最厉害的。取其最厉害也最少的,这正是英雄气概的表现。至于小石珠之类,则是穿孔技术的体现。这中间还有一个很微妙的目的是讨好女性。一方面,原始群体中女性较少,因而有不少男性注定要打光棍。另一方面,山顶洞人还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女性承担着生殖繁衍和养育后代的重任,其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而且,从山顶洞人生产力水平来看,他们有了很大发展,在婚配制度上已形成了稳定的对偶制。所以,在两性关系中,女性占有优势。女子不怕无夫,而对男子来说娶妻绝非易事。如果一个男子想要娶妻生子的话,他应该是出类拔萃的才行。男子佩戴装饰品,不但使其显得更加俊美,还能显示其智慧和才能。试想,如果一个山顶洞人脖子上戴有虎牙,也就是说他曾捕获过老虎,难道这还不足以使他成为一个英雄吗?后代的打虎英雄武松也不过如此,却已流芳百世。在原始社会,唯有英勇机智的人才能更加适应发展的需要,才有可能博得女子的青睐,男士何乐而不为呢!在现代某些少数民族的部落里还沿袭着这个习惯。有人问一个澳大利亚土著男子装饰的原因,他直接了当地回答说:“为了讨我们的女人喜欢。”当代不乏热爱装饰品的人们,但是,很多人追求的都是珠光宝气,而且以此作为身份的象征。这与装饰品最初的作用大相径庭。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尽管显得笨拙简陋,但却是他们凭着自己的力量去获得并亲手制作的,是勇敢和智慧的象征。
爱打扮的山顶洞人是我们黄种人的祖先,他们不仅勤劳勇敢,而且聪明机智。他们用双手来装扮自己,同时也装扮着人类的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