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讳言“食人风”

时间:2024-07-17 16:26:04关键词:毋庸讳言,运古起源考古

毋庸讳言“食人风”

熟悉《水浒》的人,肯定还会记得,母夜叉孙二娘和菜园子张青夫妇开的店里,卖的是人肉馒头。而打虎将武松改做行者后,脖子上挂的是以前头陀留下的“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虽然《水浒》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它是根据一定历史事实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书中所描述的一些风俗应该是可信的。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记录。达尔文在《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中,就写过南美洲火地岛土著吃人的情形。1863年,赫胥黎出版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在第一篇的附录里,有对16世纪非洲的食人风气的记载:“在非洲刚果的北部,过去住着一种民族叫安济奎,这民族的人民非常残酷,不论朋友、亲属,都互相要吃的。”还有,“他们的肉店里面充满着人肉,以代替牛肉和羊肉。他们把战争时捉到的敌人拿来充饥,又把卖不出的奴隶养肥了,宰杀果腹。还有为了厌世或追求荣誉(这个民族的人把舍弃生命看作是一件伟大的事,是勇敢精神的表现),或者为了对统治者的爱戴,把自己的身体贡献给他人吃。”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柏林人的祖先韦累塔比人或维耳茨人,在十世纪还吃他们的父母。”那么,这种食人风气究竟从何而来?

遍观历年来挖掘到的人类化石,南方古猿和能人的颅骨虽有破裂处,但研究表明基本上是自然破碎的,没有明显的吃人风气的遗迹。而直立人阶段的北京猿人,被认为是吃人之风的始作俑者。早期智人中的12个昂栋人(因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爪哇梭罗河上游昂栋附近而得名),所有头骨的面部都缺失了,考古学家认为是由于吃人的目的而被杀害的。同期的古人类化石中,在德国发现的埃林斯多夫头骨和在南斯拉夫发现的克拉皮纳头骨,都被确认为是暴力打死后以供食用的。法国的费拉西头骨上的破裂痕迹,也可能是因人取食脑子留下的。晚期智人化石中被认为由于暴力而造成损伤的出自两个地点:我国周口店的北京人和法国的克罗马农人。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食人风气由来已久。北京人可能就是其中一个来源。

1943年,古人类学的权威,美国人魏敦瑞出版了专著《中国猿人头骨》,认为北京猿人“猎取他们自己的亲族正像他猎取其他动物一样,也用对待动物的方式同样来对待他的受害者。”他的根据是:北京人化石产地出土的头骨多,而躯干骨和四肢骨却很少。按常理来说,人体的躯干骨多于头骨,相应地,化石也该如此。而在同一个遗址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中,不论是肉食动物,还是草食动物,抑或其他种类,躯干骨和四肢骨都远远多于头骨。从发现的北京人化石来看,有头盖骨14件,面部骨(包括上颌骨、腭骨和颧骨碎片)6件,下颌骨15件,牙齿160颗。但是,头部以外的骨骼却非常之少,仅有上臂骨3件,大腿骨7件,锁骨1件,手腕骨1件,而且大多是残段碎片。这就是50余年来所发现的北京人的全部遗骨,它们散布在约两万多立方米的土堆里。在挖掘过程中,考古学家还注意到一个特殊现象:有人类化石的地方都有石器和脊椎动物化石;相反,有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和石器的地方,却不见人类化石。这一情况虽不能排除一些偶然性和可能性的因素,比如说:自然力的破坏和研究人员的遗漏。但是,这些可能性都比较小,仍然无法证明这一事实。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毋庸讳言“食人风”

据魏敦瑞观察,大部分北京人的头盖骨都有伤痕。1929年发现E地的第一块头骨表面有多处伤痕,被认定是打击所致。1936年在L地发现的第一个头盖骨有很深的切痕;第二个中部有一直径约1.5厘米的圆凹痕,在此周围还有三条放射性的裂纹;第三个也有深切痕,而且左边的眉骨上有清楚的疤痕。此外,在J地、D地、H地的残缺头骨上都能看出伤痕。毫无疑问,这些伤痕是那些北京人生前受打击所致,经过测定,长条形的切痕是利刃所致。大而圆的伤痕是被圆石或棍棒打击而留下的。北京人把自己的同类打死,然后再把他们吃掉。除了人肉,他们还敲破头颅和长骨,以取食脑子和骨髓。但是,为什么留下的头骨相对又多些呢?那是因为脑盖可以用来盛水。赫胥黎在《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中谈到澳大利亚头骨时说:“大多数具有这些特征的头骨,我是在南澳洲阿德莱得港附近见到的。当地人用这种头骨做盛水器皿。为了达到盛水的目的,面部被敲去……”这种做法,在当代某些地方也还延续着。

可是,北京人为什么要吃自己的同类呢?难道真像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那样:是由于人的野蛮兽性吗?

通过对人类祖先灵长类动物的长期观察,表明它们的群体之间是和平相处的,也没有发生相互捕食的现象。所以,把人吃人的风气看作是人的动物性表现的观点,没有可靠依据。

毋庸讳言“食人风”

有一种说法认为吃人是作为食物来源。既然是来源,应该是长期而稳定的。但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生长周期相对于大部分动植物来讲,要缓慢得多,而且,人的繁殖能力又非常有限,尤其是在环境恶劣的原始社会。如果原始人仅靠吃人来维持生存,那肯定会出现食物来源的危机,人也必定面临绝种的危险。因此,原始人不可能蠢到把吃人当做正常的食物来源。当然,在食物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人吃人的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有类似的真实事件。但这只是特殊的个例,不具有普遍性和常规性。

通过观察发现,有吃人风气的现代民族吃的对象大多是老人、俘获的敌人等。达尔文曾记录过这类情形:“在冬天,火地岛人由于饥饿的驱使,就把自己的老年妇女杀死和吃食,反而留下狗到以后再杀。当洛乌先生询问一个男孩,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的时候,他回答到:‘狗会捕捉海獭,可是老太婆就不会。’”有人据此推测原始人就有这一习惯。从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原始人的体形较小,使用的工具简陋,力量非常薄弱,却要同严峻的自然条件抗争。因此,他们要想生存下去,只能依靠集体力量,团结互助,而不是互以为食。原始人寿命短,能活到四五十岁的人很少,大多数都在年轻时就已死去。俗话说:姜是老的辣,人是老的精。对于原始人来说,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老人是一笔财富,对群体的生存有很大帮助。这样看来,他们并不会轻易把老年人吃掉。从周口店的北京人化石来看,被吃的对象都不是老人,可见原始人没有吃掉年龄大的人的风气。另一方面,原始社会还没产生阶级,也就避免了集体屠杀的战争行为,但个人之间和小团体之间肯定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使人受伤甚至死亡。研究表明,除个别情况以外,一般原始人也并不以敌人的尸体为食。

总观现代各食人民族的习惯,综合原始人的各种研究资料,得出这样的结论:原始人吃人大概出于两种原因,其一,食物极度缺乏,为了生存,原始人不得不以人充饥;其二,是礼俗信仰所致。魏敦瑞认为北京人打开死者颅骨就很可能是一种礼俗。1961年,伯高尼奥参照印度尼西亚西里伯岛南岸的布晋人的习惯,提出北京人的葬仪与之相同的观点。布晋人18世纪时改信伊斯兰教,而在此之前,他们有一种吃人习俗:把死者送到离住处很远的空旷地带,并把他藏在一个通风而又隐蔽的地方,等尸体风干后,就把头取下来搬回家,敲开颅骨吸食脑髓后,将头供奉起来作为家庭的守护神。而人们以为吃过死者脑髓的人,会汲取死者的美德和优点。这种非常朴素而简单的想法,产生在原始社会是可以理解的。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曾经有把死去的亲人吃掉的风俗,认为这样就能把亲人永远留在心里。

毋庸讳言“食人风”

还有一种观点说明吃人风气是人类进化的动力,这种论点非常荒谬。在自然界中有些昆虫的繁衍,是通过雌性吃掉雄性后才得以继续;还有一些昆虫的幼子成年后会吃掉亲生父母。但是,这种情形在动物界,尤其是灵长类动物中从未有过先例,说明这种论点与科学事实完全不符,不足为信。

关于食人之风起源的时代,以及北京人是否是开此风气的始祖等问题,都还存在争论,但是,远古人类的食人风气肯定是存在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1884年,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像书籍中所描写的纯粹的打猎民族,即专靠打猎为生的民族,是从未有过的;靠猎物来维持生活,是极其靠不住的。由于食物来源经常没有保证,在这个阶段上大概发生了食人之风,这种风气,后来保持颇久。”尽管“吃人”这两个字眼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但是,想想我们的祖先所处的环境,我们应该原谅他们。

毋庸讳言“食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