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成长的南方古猿

时间:2025-01-03 11:17:04关键词:逐渐,成长,古猿,运古起源考古

逐渐成长的南方古猿

古猿是人类的远祖,但它跟现在的人相比,还有很大的不同。真正的人类,也就是我们今天这样的现代类型的人的出现,中间经历了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演变过程大概如下:猿人→能人→直立人→智人(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现代人。

猿人又叫南方古猿,是已肯定的早期的人科成员,其年代距今400万年到100万年。

在非洲南部阿扎尼亚有一个盛产金刚石的地方,叫金伯利。在金伯利以北有个塔昂采石场。1924年夏天,工人在开采石灰岩时,爆破出一个化石头骨,然后被送到了雷蒙.达特的手中。达特是澳大利亚人,曾在英国伦敦学过医学、解剖学和体质人类学。他当时是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医学院的年轻解剖学教授。这个头骨上有个用锋利的东西砸开的洞,引起了达特的兴趣。从化石颌骨上保留的乳齿来看,这是一个幼儿,相当于现代6岁的孩童,人们大都叫它“塔昂幼儿”。次年,达特发表论文,把这个化石辟为一个新属:非洲南方古猿。他认为这是一个新类型,可能代表古猿与人之间的中间环节。他还断定非洲南方古猿实际上是很接近人的一种猿。他说:“它代表了现存类人猿和人之间已经绝灭的猿类。”“它并不代表一个猿型的人……也不是真正的人,它合乎逻辑地应该作为一个人型的猿。”他根据塔昂幼儿头骨上的一些特点,认为南猿具有直立行走的能力。达特的观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就像早期出现的其他新观点一样,此论一出即遭到很多人的非难和嘲笑。英国解剖学界和人类学界的许多权威都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个化石不过是一种猿类化石罢了。这些人之中有两个还是达特的老师(研究北京人的史密斯和卷人“曙人”丑闻的纪斯)。纪斯以脑量的大小为标准,在人与猿之间划了一条很严格的界线:脑量要达到750毫升以上才算人。当时流行的观点认为,最早期的人类的特征应该是脑大,下颌和牙齿像猿才对。即人脑的发展先于人体的其他部分(此论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而南方古猿却有一个小脑,且牙齿像人。另外,也因为达特事先没有请教老先生们就贸然发表文章,使那些老学究觉得面上无光,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赌气倒不要紧,却使得南方古猿的分类一直处于模棱两可的状况。不仅南猿在科学上得不到承认,在社会上,人们也跟着攻击达特和南猿。甚至游乐场的艺人还以南猿为蓝本,编出笑话来取悦听众。伦敦《晨报》上也以南猿为题材,写讽刺小品来挖苦达特。人们用种种手段,极尽能事,来打击达特和南猿。以后的十多年里,人们的注意力被在我国发现的周口店北京人化石所吸引,南方古猿化石便被束之高阁,无人理会。

逐渐成长的南方古猿

古语道:知音难觅,而罗伯特.布鲁姆真可谓达特的知音。在达特最艰难的时候,他却挺身而出,为南猿的地位和达特的名誉努力。1925年,就在达特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之后,布鲁姆特意赶到约翰内斯堡去考察塔昂幼儿的头骨。他认为化石形态表明它确实是能直立行走的。但是,他又考虑到这个化石属于幼儿,担心其特征不够完整,不能充分证明南猿的地位。所以,他决心要找到一个南猿的成年个体。1936年8月,年事已高的布鲁姆又到了南非约翰内斯堡以北的斯特克方丹采石场。石灰厂经理勃罗乌说,他以前曾在塔昂工作过,眼见许多与塔昂幼儿类似的化石进了石灰窑。他还告诉布鲁姆,就在斯克特方丹洞穴里也有猿类化石,这引起了布鲁姆极大的兴趣。一个星期后,当他重访旧地时,有了重大发现。勃罗乌带他去到一个有化石出现的洞穴,找到许多头骨碎片和几颗牙齿。经过细心修复,布鲁姆终于把这些化石拼了出来。意想不到的是,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南猿成年个体的头骨。而且,这个头骨与塔昂幼儿很相似。因为发现地点属于南非德兰士瓦地区,布鲁姆把它定名为“德兰士瓦南猿”,并建立一个新属:“迩人”属(又译为“更人”),“迩”意即接近。实际上,它是南方古猿属比较早的一种。次年,布鲁姆在一次国际性原始人学术会议上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他说:“我认为南猿很可以充当黑猿、大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的近属,比林猿(即森林古猿)的进化地位要高些。说它已经沿着向人类一支发展了一段路,也未尝不可。无疑它可以算是目前已经知道的最接近人类祖先的化石猿。”后来,布鲁姆又发现了一种南猿,叫“粗壮傍人”,“傍人”意为人的旁属,这是比以前发现的南猿要大得多的一个种类。这些有力的证据使更多的人不得不接受南猿的存在,布鲁姆不仅为南方古猿正了名,也为达特争了一口气。

除了上述种类以外,南猿类型的化石在很多地方都有所发现。其中较出名的有:1959年,考古学家玛丽.利基在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发现了一个南方古猿的头盖骨和小腿骨。头骨特别粗壮,牙齿硕大,被叫作“鲍氏东非人”,又称鲍氏南猿。利基命名的原文是“ZINJANTHROPUS”。“ANTHROPUS”是人的意思,至于“ZINJ”,有人说是东非的古称。有人又说意为“牙齿咬得咯咯响”。

味着他的牙齿非常坚固,甚至可以跟夹核桃用的钳子相媲美,所以东非人又赢得了“核桃钳人”的称号。就凭这一点,人们足以对“东非人”刮目相看。而其姓氏为“鲍”,是由于为这项研究提供经费的英国人叫鲍塞,故称。在挖掘中还发现了石器和被打碎的动物骨骸,但是,经过研究,这不可能是“东非人”所为。1960~1963年间,在此地又挖掘出一些化石,从脑量的计算和对牙齿的观察,证明这是一种比“东非人”更进步的人。其脑量更大,头骨也进化了,牙齿也细小得多。研究者路易斯.利基认为,那些石器和碎骨片是这类人科成员的杰作。说明其已有了制造工具的技能,所以称之为“能人”,“能人”是已知的最早懂得制造工具的人。1976年,玛丽.利基等人在坦桑尼亚的莱托里有了重要的发现。他们在400万年前留下来的火山灰中,发现了人的足迹,有成人和小孩短而宽的脚印,也有像长颈鹿、剑齿虎、犀牛等动物的足印。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地点发掘出了一具人的骨架,是一个女性,叫做“露西”。经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露西”尽管还没脱离树居生活,但是它已能直立行走了。第二年,在哈达地点发现了人类的“第一个家庭”。大约有13个人可能因自然灾害被埋葬在一起,形成一个天然的坟墓。从化石看来,13人中男女老幼都有,想像得出,当初,这些人生活在一起,通过分工合作,有的采集,有的捕猎,然后大家围坐在一个地方共同分享食物。一旦遇到敌人侵袭,他们也是群策群力,一致对外。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其乐融融。不幸的是,突然有一天,灾难降临到了他们的头上。就在他们懵然沉睡的时候,山洪爆发,洪水像野兽一样,不分青红皂白,肆意吞噬着它所走过的任何地方。他们还没来得及撤离,便被洪水无情地冲走。然后,又把他们抛在了所经途中的一个很大的土坑里。也许是天意,他们未曾分离,就像生前相亲相爱一样,他们长眠在一起,生死同穴。这是人类合作行为的最早的证据。人类学家认为哈达和莱托里的化石标本类似,他们与南方古猿有相同的地方,但更为原始,因此将其归人一个新种:南方古猿阿法种。这是南方古猿最早的类型,而莱托里的足印可能就是它们留下的。

逐渐成长的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的脑子不大,在400~770毫升之间,但是其结构已与人脑相近。他的面部较大,而且向前突出。南方古猿开始两足直立行走,这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

并不是因为直起身子行走,加快了步行速度。相反,对刚学会走路的南方古猿来说,用双臂荡来.晃去的臂行法要快得多。但是,直立使他的双手从支撑作用中解放出来。手不再是行走的工具,而是用来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样,劳动才可能实现,而且,南方古猿的成熟期也与人类一样。这说明南方古猿的行为比猿、猴复杂得多,因而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学习和适应。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把南方古猿放在人的进化系统中是非常合理的。

南方古猿大概可以分作三个类型。其一就是阿法种南猿,他出现在距今370万年到300万年前;其二是非洲种南猿,最早发现的南方古猿塔昂幼儿就是这个种属的代表,这类南猿身躯比较小,因此又叫“纤细型南猿”,他们生活在距今300万年前;其三便是粗壮型南猿,出现在距今220万年前,个头粗大的南猿又分为南非和东非两种地方种,“东非人”就属于后者。

逐渐成长的南方古猿

持下去,因此逐步走向灭亡。而另外一些进步的纤细型南猿随外界变化而发展,除了植物以外,他们学会了吃肉食,这样对身体大有好处。渐渐地,这类猿便走上了进化为人的康庄大道。“能人”就是它们的后代。

南方古猿是人类进化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他们开始摆脱动物的一些习性,逐渐朝着人的方向迈进。正因为处在这么一个非常时期,所以,南猿身上还有许多类似猿的地方,这是无可否认的。然而,没有这个过渡,就不可能有现在的人。南猿是最接近古猿的人,因此被叫作“猿人”。

逐渐成长的南方古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