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藏猛犸象和它的家族

时间:2023-04-18 09:59:02关键词:猛犸象,家族,运古起源考古

冰藏猛犸象和它的家族

在其他地方已经是炎热的夏天了,而西伯利亚仿佛还处于姗姗来迟的春季。冰原开始复苏,沉睡已久的河流又唱起了欢乐的歌,它一路上滚滚而去,不时拍拍岸边似乎仍睡眼惺松的冻土,致以亲切的问候。当1900年的夏季来临时,西伯利亚的别列索夫卡河也是用翻腾的浪花来祝贺一年的新生。就在它向河岸致意时,一具动物遗体从土中暴露出来。这就是著名的猛犸象遗体化石。此标本现在列宁格勒科学博物陈列馆内,供人参观。不过,这在西伯利亚并不是头一遭。1692年,一份关于冰藏猛犸象的记录就曾成为学者热衷一时的话题,有人认为这是最原始的资料,其实不然。

清朝皇帝康熙博学多闻,曾就《神异经》一书发表过议论,他说:“《神异经》载,冰鼠生北海中,穴冰而居,噬冰而食,岁久大如象,冰破即死。欧罗巴曾见之,谢庄梅前辈戍乌里雅苏台时,亦曾见之。”《神异经》的作者据说是汉武帝时的东方朔,是公元前2世纪中国有名的文学家。经考证,此书确凿的年代是公元6世纪,即南北六朝时期,著者乃假托东方朔之名。书中所说的冰鼠就是猛犸象。因古人不了解,误以为它生活在水中,故有如上所言。而康熙为此作证:俄国公使欧罗巴曾见过冰鼠尸体,朝廷命官也眼见为实。说明《神异经》所载并非妄言。中国另一部著名的典籍《太平御览》对此事的汜载也有案可查:“食草木,肉重千斤,可以作脯……其毛八尺,可以为褥”等等。可见,我国早巳有关于猛犸象化石的记录,比国外至少提前了1000年。除此以外,根据文字记载,西伯利亚的居民还有一种职业与猛犸象有关,那就是采掘象牙。我们今天所知的象牙,大都出自非洲和亚洲,因为地球上的大象就聚集在这两个洲的热带草原和亚热带丛林里。那么,西伯利亚的象牙来自何处?当然不可能是树林。但是,就在茫茫冰原下,却埋藏着许多洁白如玉的上等象牙,而且,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本身,因为它的时间之久远,足以让地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猛犸象牙。康熙年间,我国就有人专门到西伯利亚去采购这类象牙。当地发现的猛犸象遗体化石非常多,在新西伯利亚群岛上,还有它们的墓地。

别列索夫卡的猛犸象相当完整,连肉、血液和毛皮都保存了下来,对研究大有帮助。它的样子好像是在闭目养神,让人怀疑随日才会睁开眼睛。它外面披着红褐色的长毛,比较粗且硬,长达0.5米。别以为猛犸象仅此一件外衣,其实贴身那件更保暖。在粗毛下有一层细绒毛,一般长约2.5厘米。这两件厚实的衣服看起来已足以帮助我们对付冬天了。但是,对于这头成年累月生活在西伯利亚冰雪中的动物来说,还嫌单薄了一点。猛犸象人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取暖,而动物只能凭自身的优势生存。猛犸象皮下厚达9厘米的脂肪也为它抵挡风寒增加了能量,使象背上隆起两个类似驼峰一样的肿块。象牙粗壮而向上弯曲,好似刀身特大的镰刀,有4~5米长,一只重400千克,长长的象鼻拖在地上。整个看来,其体重可达5吨以上,食量之大可想而知,有12千克之多。在化石的牙缝里还有能辨认出种类来的草,这就是猛犸象大概的情况。可是,不要错误地以为这种动物只生长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

冰藏猛犸象和它的家族

猛犸象生活在距今20万年到1万年前的大陆上。北自极地的冻土,南至草原地带,都有猛犸象巨大的身影。因此,从地域上可以把其分为两大类:西伯利亚猛犸象和欧洲猛犸象。在欧洲旧石器时代的艺术品中,有许多猛犸象雕像和绘画,描绘出一两万年前猛犸象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情景。一大群原始人围捕一头猛犸象,用自制的石矛、石斧,不断攻击它,使其既无还手之力,又不能逃走,笨重的象只能拖着长鼻子,在猎人的包围圈中仓惶地奔来走去。终于,在双方的对峙中,势单力薄的象倒下了。于是,人们一哄而上,高高兴兴地把战利品弄回去。晚上,围坐在火堆边上,男女老少吃着香喷喷的象肉,脸上跳跃着火光和满足的笑容,白天的激烈场面萦绕在个别人脑子里,久久不能抹去,渐渐地,他便形成了一种审美意识,有了创作的动力。所以,他拿起雕刻器,在洞壁上刻下猛犸象,刻下捕猎的场面。人类最早的艺术就是这样诞生的。

冰藏的猛犸象是怎样形成的呢?从别列索夫卡发现的化石来看,它的胃里填满了东西,嘴里还含着食物,说明它是突然死去的,并非饿死或病死。在它的胃里还找到了一些夏末秋初生长的植物,证明其死亡时正值夏秋之交。根据观察,这头猛犸象是窒息而死的,而且还折断了一条腿。把这一系列事情连缀起来,当日的情景便再现于眼前。夏日的风融化了冰冻的荒原,上涨的别列索夫卡河水掺杂着淤泥形成一个个陷阱,在等待着自投罗网的猎物。一天,一大群猛犸象走在与河相毗邻的山上。泥泞的山路,使它们每走一步都很困难。由于身躯沉重,脚陷得很深,拔起来相当费力。它们缓慢地前进着,边走边四处张望,寻找食物。突然,悬崖边刚变得松软的十不堪重负,崩塌厂。山石和泥土纷纷坠下,扑天盖地。走在上面的猛犸象应声而落,掉到了山崖下的河滩上,纷至沓来的石头砸伤了它的腿,它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不幸的是越陷越深。最后,它留下一声微弱的哀鸣,便被泥淖(NàO)吞噬了。转眼即至的严冬似乎垂怜于这些不幸死去的生灵,像天然的大冰柜将其层层包裹起来,成为保存完好的冰藏猛犸象。绘着猛犸象的壁画(出自法国的康巴勒尔洞壁,据推想是克罗马农人画的)然后就是万年的期待,等着人类去挖掘这些古老的遗体化石。从发现化石的地点来看,冰藏猛犸象大都在河或湖边的悬崖附近,说明与列别索夫卡猛犸象相同遭遇的为数不少。其他的死因还有误人冰川缝隙或跌进沼泽地之类。总之,冰原既是它们的家,又是坟墓。

史载,我国南北朝时,就有人曾吃过猛犸象的“冻肉”。在发现别列索夫卡象的同时,有人传闻,俄罗斯官员曾用其肉大宴宾客。这种万年“冻肉”是否珍馐(XIū)美味呢?据发现者说,猛犸象肉只有探险队的狗感兴趣,它的臭味令人无法忍受。现代科学表明,猛犸象不可能被速冻冷藏。毕竟,大自然的冰柜比不上现代科技。而缓慢冻结的肉,细胞内会出现结晶体,致使细胞爆裂,而水分尽失,这种肉是不能食用的。况且,要使巨大的猛犸象完全冰冻,必须在零下100℃,西伯利亚再冷也不可能有如此低温。所以,从外表看来很完整的猛犸象,实际上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它的内脏已慢慢地腐烂了。倘若真有人吃过的话,大概出于两种原因:一是好奇心作祟,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样斗胆尝试,只不过这次并没有为后人创出美食新路子;二是饥饿难当时采取的下策。即使是今天专吃珍禽异兽的老饕(TāO,意指贪食之人),对如此珍贵的“万年肉”,怕也只能敬而远之吧。

看着小山似的猛犸象,很难想像得出,它的老祖先只有家猪那么大。这就是象家族的鼻族,叫始祖象,生活在5000万年前,在今天北非的埃及、苏丹、利比亚一带的热带森林和热带草原接壤处。始祖象身体笨拙,这个特点一直遗传到现代的象身上。它经常在密林深处出没,喜欢吃鲜嫩的树叶或幼枝。我们常把象腿喻为四根大柱子,而始祖象的四肢顶多只算短柱子。它宽阔的脚倒是为后代所继承了。始祖象及其臼齿但是,伸缩自如的长鼻子和威武的大象牙,在这位元老身上还没有长出来,只是有了一些迹象。始祖象不如子孙长寿,它的牙齿同时长成,同时使用,加速其老化程度,因此,寿命也不会很长。对于以食草为生的动物,失去了牙齿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它们跟人不同。

始祖象经过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演变,才一步步进化成现代大象。在象的演化过程中,有几类是值得一提的。奇特的恐齿象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的直接祖先和后代都不清楚,是名符其实的“来路不明”。顾名思义,恐齿象身躯很高大,站起来身高达5米。它有一条灵活自如的长鼻子,能把前进路上的障碍物一扫而光,即便是凶恶的鳄鱼和老虎,都不在话下。更为怪异的是它的一对大象牙,不是向上,而是向下并往后弯曲,真是绝无仅有。至于这对象牙有何作用,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用来挖鲜甜草根的最好工具,又有人想出更为独特的理由:恐齿象喜欢睡在凉快的水塘边上,为了避免落水的现象发生,便用弯曲的象牙勾住树枝,这一下两全其美,是很富有想像力的说明。还有人认为这是用来挖洞的器具,因为恐齿象不喜欢露宿,通常是穴居,与第二种说法背道而驰。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是防卫武器。一般来讲,动物雪亮尖利的獠齿都是用来防身的。

冰藏猛犸象和它的家族

不过,恐齿象这两把尖刀的位置长得太怪了一些。因为没有定论,谁都可以根据其形态来想像一番。但是,谁都不能断定孰是孰非。

除了猛犸象,剑齿象也伴随人类的祖先走过了许多的日子。我国大量的人类化石中总伴随着“大熊猫一剑齿虎动物群”的化石。1973年春天,在甘肃省合水县板桥村的马莲河畔,农民在挖沙时发现了一具非常完整的剑齿象化石,因为此地属于黄河流域,所以叫黄河剑齿象,俗称黄河象。从其身体特征来看,与现代非洲象类似。同时也可推测当时陇东一带的气候与现在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仿佛,而并非今天的黄土高原。剑齿象化石在我国民间有特殊意义,其臼齿被老百姓称为“青龙齿”,并作为中药来使用。而“龙骨”也是剑齿象一类哺乳动物的化石。《山海经》是最早记载“龙骨”的文献。“龙骨”又被叫作“佛骨”,供奉在寺庙里受善男信女的朝拜。所谓“佛骨”,指的是释迦牟尼的遗骨。唐朝皇帝定佛教为国教,以迎合民众的心理,并以“佛骨”来取信于民。唐宪宗就曾大张旗鼓地把“佛骨”迎接到宫中奉养。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大诗人韩愈认为此举劳民伤财,又无重大意义,目的只是蛊惑群众罢了。因此作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力陈其事,结果被宪宗贬至潮州。这是文学史上极为有名的一段典故。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指出:“韩愈阻止的佛骨也无疑是象一类的化石”。现代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并没有什么医疗作用,只是古人不了解真实情况,误以为是神话中的龙的遗骨,才如此奉若神明。

就在猛犸象出世的时候,古菱齿象也诞生了。这一种类最直接的祖先可追溯到1500万年前的脊棱象,在江苏省泗洪境内发掘出的淮河象就是其代表。古菱齿象是最早的真象,现代象的第一代。它早期生活在亚洲各地,后因气候变化,便向非洲进发,这才有了非洲象:10000年到8000年前,北方的统治者猛犸象消失,只剩下现代象的一些种类在勉强维持着这个大家族。在象的家族史上,曾经出现过350多个种类,然而,现代却只剩下两种:非洲象(又称菱齿象)和亚洲象(又称印度象)。亚洲象与非洲象非洲象“男女平等”,无论雌雄都有象牙,而亚洲象只有雄性才有。非洲象比亚洲象更魁梧,耳朵也大些,不过脑袋却较小。两者的区别还在脚趾上:前脚都是五趾,而亚洲象的后脚是四趾,非洲象只有三趾。

无疑,大象是很受人喜爱的动物。多数时候,它们看起来很温顺。象鼻是象身上最不可缺少的部分,虽然象的身躯很笨重,但它的长鼻子却异常灵敏。一方面伸缩自如,可以以鼻代手,进行各种活动,既可以把大树连根拔起,也能从地上把绣花针拾起来,事无巨细,皆以鼻代劳。另一方面,象鼻的嗅觉很发达。从几千米之外随风飘来的味道它都能分辨得出,真是了不起。当今法国香水大师的鼻子怕也比不上它。象鼻简直是一件万能工具,不仅是大象探路的拐杖,还是强有力的武器。象鼻子上神经密集,灵敏度很高,如同现代的探测仪。即便是黑夜中,大象也不会担心撞到树上,这就全靠象鼻了。当遇到敌人入侵时,象鼻的摔打威力无比。倘若被卷起来从高空摔出去,很难有生还者。当一群大象在水中嬉戏时,它们互相喷水,形成一幅很精彩的画面。大象可以储存水,以备急用,而它的鼻子一次即可吸进20千克水,真不可思议。大象的喉头有块软骨,保证其吸进大量水而不至于损伤肺部。吸水时,软骨盖住气管,就像大江截留,把所有的水都汇集到一处去,水顺着食管流到胃里,肺部自然安全无恙。而停止吸水后,软骨自动打开,恢复呼吸功能,这是个很巧妙的身体结构。象鼻子的功用还很多,而且妙不可言。现代人把大象驯服,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它的长鼻子不仅可做许多人类力所不能的体力活,而且还为人提供娱乐。它的鼻子成了儿童的滑梯,还能将人送到它的背上。

大象有很高的智力,它甚至能与人交流情感。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有一支勇猛的大象军为了保卫疆土而抛头颅、洒热血,点都不比人逊色,在西双版纳的丛林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战争中只有一头战象幸存下来,事隔多年,当它预感到天年将尽之时,它让饲养员找出当年的鞍,它就带着这副血迹斑斑、残旧不堪的象鞍,朝着密林孤独地走去。原来,它又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在埋葬战友的象冢中,慢慢趴下,安详地闭上双眼。临终时,它可能又回忆起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起与战友并肩抗敌的日子。这是一篇文章里记载的并非虚构的故事。从此可以一睹大象的情感世界。

冰藏猛犸象和它的家族

当然,如果人对大象不友善,它也有野性暴露的时候。常有大象伤人的报道见诸报端。因此,如何使之扬长避短,是人与象相处中的一个大问题。由于人对自然的破坏,以及某些唯利是图者的大力捕杀,使大象一度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所以,世界上一片“救救大象”的呼声。近几年,在公众的保护下,大象脱离困境,却又趋向另一个极端。在非洲的一些主要产象国,大象数量剧增,导致森林和农田都受到严重威胁,这又引起了一系列问题。最近,这几个国家与西方各国达成协议,他们可以有限度有规定地出口象牙,并对大象采取“计划生育”。可见,自然界讲求的是平衡。

远古时候,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大象,就在公元前600年,山东、河南一带还有象和犀牛,说明当时的气候是温暖潮湿的。河南省简称“豫”,字面意思即一个人牵着一头象。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这并不是徒有虚名的。可是,如今仅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还有野生的印度象,它们与密林、红土与竹楼,构成和谐的画卷。人类是伴随着大象成长的,愿人与象永远是朋友。

冰藏猛犸象和它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