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战国策》《战国策》为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三十三篇,四百九十章。书非一时一人之作,最初并无统一名字,“或日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日事语,或日长书,或日修书”,刘向在整理编订为一书之后,才确立了现在的书名。
《战国策》为叙事体,以记言为主,以国分类,各自成策,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和谋臣策士往来游说的言行,开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之先河。该书对历史记叙史实简略,又有频多失实之处。但书中的主角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是当时的辩士、处士、隐士,抛开了道德、善恶的评判,反映士的独特价值,从人格力量上予以肯定,反映了另外一种真实。
战国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翻开《战国策》,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展现出一个“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而又从容不迫的世界,别出心裁的寓言、风趣形象的比喻,或体验衣锦还乡、指点江山、易水送别之豪迈慷慨,或深味落魄江湖、功败垂成、寄人篱下之炎凉无奈,你可以游走于“战国七雄”之间,仿佛时间与空间尚未腐蚀掉舌尖的锋芒与力量。男儿不配剑,同样可以笑傲人间!
史家三长 史家三长 史才、史学、史识,是史学家必须具备的三大素质。这是唐代著名史学评论家刘知几在其史学著作《史通》中提出来的史学家修养的三大标准。史才指史学家必须具备对历史进行整体把握、细节表述和结构布局的才能,史学指史家所拥有的山川地理……查看详情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前145一约前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编订史书的遗志,公元前104年继任太史令之职。公元前98年,司马迁因替战败被俘的李陵辩护,被处以……查看详情
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 鉴是镜子。用历史做镜子,就可以看出兴亡衰替,从而为自己安排前程,别重蹈覆辙,就叫做“以史为鉴”。最早提出的是东汉末年荀悦的《汉纪》,要通过论载西汉一朝的得失轨迹,让统治者以此作为借鉴。 唐初著名谏臣魏征在监修《隋书》时,……查看详情
帝王中心论 帝王中心论 几乎所有的编年体史学著作,都是以“帝王将相”为基本线索的。从《春秋》、《左传》到二十六史,无一例外。因为中国的干支纪年全是以帝王的年号为本,所有的正史都是官修史书,所以只能以帝王将相为中心。著名学者梁启超说“二十四……查看详情
正统之辨 正统之辨 又称“正闰之争”,或“正统论”。正即正统,“闰”的意思是多余、其余的,就像闰月一样,不是正统。亘古以来的大一统观念使得史家一定要站在一个正统的角度去记载历史,战国末期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又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生克排出了……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