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中国古代考古发现

时间:2024-11-10 19:17:02关键词:大汶口文化,考古发现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大议口文化始自公元前四千三百年,延续时间约两千年左右,到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发展成山东龙山文化。大这口文化因1959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县大议口遗址而得名。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基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人了父系氏族社会。大小墓的鲜明对比,表明私有制产生,已出现贫富分化。大汶口文化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畜牧业,辅以狩猎和捕鱼业。在三里河遗址的一个窖穴中,发掘出大量牛、羊、猪、狗等家畜骨骼,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兼有一些骨器、角器和蚌器。制胸技术较前已有很大提高,陶质有红、灰、黑和白陶四类。雕塑工艺品不仅数量多,而且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如象牙杭、雕刻骨珠、骨梳、牙雕饰、穿孔玉珠以及陶塑动物等。当时居民中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除一对侧上门齿,有的长期口含小石球或陶球,造成颌骨内缩变形。还流行在死者腰部放穿孔龟甲,死者手握獐牙或獐牙钩形器。这些习俗为中国其他史前文化所罕见。在莒县陵阳河、大朱村、杭头和诸城前寨等遗址,还发现刻在陶尊上的陶文,引起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的重视。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使黄河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大汶口文化-中国古代考古发现

侯马盟书-中国古代考古发现

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是1965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在发掘山西侯马晋城遗址时发现,同年11月至次年5月发掘。候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定公十五年到二十三年(前497~前489)晋国世卿赵鞅同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当时的诸侯和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查看详情

蓝田人-中国古代考古发现

蓝田人 蓝田人 蓝田人,曾泛指中国陕西省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化石。但不少学者主张,这一名称以专用于公王岭的直立人化石为宜,而另把陈家窝的直立人化石称作“陈家窝人”。公王岭地点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古地……查看详情

司母戊大方鼎-中国古代考古发现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商王祖使或祖甲为祭祀其母而铸造的。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鼎形制雄伟,重达八百三十多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查看详情

马王堆汉葛-中国古代考古发现

马王堆汉葛 马王堆汉葛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软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莽,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一号汉基出土的女尸,已有二千一百多年,尸体长154厘米,外形完整,全身润泽柔软,部分毛发尚存,部分关节可以弯动,许……查看详情

金缕玉衣-中国古代考古发现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按死者等级分为金缕、银镂、铜缕,是汉代皇帝和贵族规格最高的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玉衣也叫“玉厘”、“玉押”。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身……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