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侯马盟书”是1965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在发掘山西侯马晋城遗址时发现,同年11月至次年5月发掘。候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定公十五年到二十三年(前497~前489)晋国世卿赵鞅同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当时的诸侯和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这种盟暂活动。盟书一式二份,一份藏在盟府,一份埋于地下或沉在河里,以取信于神鬼。侯马盟书是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玉石片上,字迹一般为朱红色,少数为黑色。字体近于春秋晚期的铜器铭文。“盟誓遗址”在侯马晋城遗址的东南部,面积约3800平方米,分“埋书区”和“埋性区”两部分。在盟誓遗址内共发现坎(埋牲的土坑)四百余个,坎的底部一般都瘗埋有牺牲,大坎埋牛、马、羊,小坎埋羊或盟书。绝大部分坎的北壁底部还有一个小龛,其中放一件古时称为“币”的祭玉,个别坑埋有数件。这些玉币和牺性都是在盟暂时向神或祖先奉献的祭品。用作祭祀的玉币雕琢纤细,颇为精美。书写盟书的玉石片,绝大多数呈圭形,最大的长32厘米,宽近4厘米,小的长18厘米,宽不到2厘米。这批文物对研究中国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特别是晋国末期的历史增添了新鲜材料。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盟暂制度、古文字、书法艺术、历法、社会学、风俗习惯等以及晋国历史均有重大意义。
兵马俑 兵马俑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赢政从十三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直到他五十岁死去,修筑时间长达三十八年,开创历代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幕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查看详情
北京人 北京人 又称北京猿人,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科学上常称之为“北京直立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0到20万年。1921年发现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1927年起进行发掘,1929年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骨,此后又发现大量的石制品、骨角制品……查看详情
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是1965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在发掘山西侯马晋城遗址时发现,同年11月至次年5月发掘。候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定公十五年到二十三年(前497~前489)晋国世卿赵鞅同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当时的诸侯和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查看详情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1973年夏首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群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五千年至公元前三千三百年。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查看详情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 大议口文化始自公元前四千三百年,延续时间约两千年左右,到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发展成山东龙山文化。大这口文化因1959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县大议口遗址而得名。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基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