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党争
元祐党争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施变法新政,新政虽切中时弊,但遭到以司马光、欧阳修、苏轼为首的旧党的反对。由于新旧两党交替执政,新法时而废除,时而兴起,政治混乱,臣民无所适从。
元祐元年(1086)王安石与司马光相继病逝,守旧派继续掌握大权,党争仍无止息,支持变法者被称之为“元丰党人”,反对变法者被称之为“元祐党人”,这时得势的元祐党人又因意见不合,分裂成三派,即以司马光为主的朔党,程顾为首的洛党,苏轼、吕陶、上宫均为主的蜀党。三党形成后,开始了相互攻伐。
1087年,洛党贾易、朱光庭弹劾苏轼考试策问出题是讥讽祖宗,蜀党吕陶认为贾、朱不应公报私仇,洛党贾易又弹劾吕陶与苏轼结为朋党,并牵连文彦博、吕公著。1090年,文彦博年老告退,吕大防为左相,朔党首领刘挚为右相。左右二相意见不合。御史杨畏依附吕大防,弹劾刘挚,刘挚被罢相。朱光庭为刘挚辩解,也被罢官。对于变法与否的争论变为朝廷官员相互攻击排斥的党争,这成为元祐年间的重要政事。
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 宋徽宗时期,北宋朝廷日趋衰落,东北女真族却日益强大。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国。金政权在灭辽之后移兵南下攻宋,目的是统一天下。当时北宋王朝已经积弊重重,政治腐朽,军事衰弱。靖康元年(1126),金军仅以四万人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查看详情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风雨飘摇,在列强的环同下,随时都有被瓜分殖民的危险。为了振兴中华,爱国志士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探索。戊戌变法失败,很多知识分子认识到,改良路线在中国行不通,最激烈的手段莫过于推翻清……查看详情
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 西周时期,周族的平民和奴隶主贵族驻守在城邦或都色中,称为国人,有参政的权利和服兵役的义务。而商族的农民和奴隶只能住在郊外,称为野人。周厉王姬胡暴虐专制,利令智昏,宠信虢公长父、荣夷公等佞臣,并派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查看详情
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 东汉中叶以后,皇帝的年龄较小,外戚专权严重。待皇帝长大后需要从外戚手中夺回皇权,因此依靠陪伴他的宦官,就助长了其势力,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社会政治黑暗腐败。这些人控制了选官大权,使选官制度流于形式,严重阻塞了太学生……查看详情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空前活跃,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思想文化的专制政策,“焚书坑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大宴群臣,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