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文不讳-中国古代避讳学

时间:2024-11-10 17:44:08关键词:临文不讳,避讳学

临文不讳

临文不讳《礼记·曲礼上》:“诗书不讳,临文不讳。”指作文时不须避讳。可见避讳在创始时还是比较宽松的,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严格,甚至影响了正常的交流。

实际上,违反了这一点,不仅会闹出笑话,还可能造成很大的悲剧。如乾隆年间,内阁学士胡中藻引用《周易》中的爻象之说,以“乾三爻不象龙”为试题,题中有“乾龙”二字,龙与隆同音,竟判定是影射乾隆皇帝,被送上断头台。举人王锡侯删改钦定的《康熙字典》,重编作《字贯》,触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名,判处斩刑,封疆大吏也因失察革职治罪。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史记》中因此无一“谈”字,连赵谈都改成了赵同。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因为讳“序”,从来不为别人作序,如果必须写序,则改为“叙”,后觉不妥,又改为“引”。这种办法虽然勉强可行,但已经明显地妨碍了文字的准确性。

临文不讳-中国古代避讳学

国讳-中国古代避讳学

国讳 国讳 国讳指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有时还讳及其皇后及其父祖、前代年号、帝后谥号、皇帝陵名及其生肖姓名。外交上,尊重对方的国讳是重要礼节。由于国讳的严格性,一旦帝王名字中有一个常见字,就会给政治和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麻烦。所以帝王取……查看详情

圣讳-中国古代避讳学

圣讳 圣讳 即“为贤者讳”,亦即对封建社会所推崇的圣人贤者的名讳。圣讳并不像国讳、家讳那样严格、广泛。在封建时代,既有朝廷规定的圣人讳,又有人们自发的为圣贤避讳。圣讳各朝略有不同,一般有孔子、孟子、老子、黄帝、周公等,汉以后皇帝之名有时也……查看详情

家讳-中国古代避讳学

家讳 家讳 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凡父祖名某某,都必须在言行、做文章时避开以此为名的事物。它其实是国讳的一种延伸,同国讳一样是封建等级伦理观念的体现。又称私讳。比起国讳,家讳中寄寓着对长辈们的亲敬、崇仰与怀念之情,带有更多的自发性……查看详情

君所无私讳-中国古代避讳学

君所无私讳 君所无私讳 “私讳”则可分为“家讳”与“尊讳”两种。所谓“家讳”,主要是父母、祖宗以及亲戚等的名讳。“尊讳”则涉及官吏、师长、亲朋好友等。私讳没有国讳那样严格。《礼记》称“君所无私讳”,意思是在皇帝面前可以不避私讳。究其原因,……查看详情

避讳三法-中国古代避讳学

避讳三法 避讳三法 古代常见的三种避讳方法,即改字法、缺笔法和空字法。 缺笔法是用本字而省缺笔划。此法大约始于唐初,宋代以后颇为盛行。如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于志宁碑》为避讳,书“世”作“井”。 空字法是将本字空而不写,或画以“口”,或书以“……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