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
散曲散曲,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之名最早见之于文献,是明初朱有嫩的《诚斋乐府》。包括小令和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所谓小令又叫“叶儿”,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套数”,又称“套曲”、“散套”或“大令”,一般有三个特征:一是全套必须押韵相同;二是有“尾声”;三是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连缀而成。套曲以其较长的篇幅表达相对复杂之内容,或抒情,或叙事,或抒情叙事兼而有之。如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带过曲属于小型曲组,与套数比,容量小的多,且没有“尾声”。他只是小令与套数之间的特殊形式。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压,句中还可以村字。村字具有口语化,俚语化,并使曲意明朗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不服老》[黄钟尾]衬字豪放泼辣。散曲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语言风格口语化、散文化。以俗为美,有俗语、蛮语(少数民族之语)、谑语(戏谑调侃之语)、喳语(唠叨琐屑之语)、市语(行语、隐语、谜语),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骈文 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因它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查看详情
古文 古文 本来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后来古文与骈文相对而言,指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后周苏……查看详情
近体诗 近体诗 诗体名,也叫“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查看详情
乐府诗 乐府诗 两汉乐府指音乐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魏晋六朝时,乐府乃由机……查看详情
古体诗 古体诗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都可以称为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也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