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八病
四声八病四声是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这是我国古代对汉语声调的分类。汉语的声调自古就有,但是对汉语的声调加以分析并且定名为平、上、去、入四声,这是从南北朝齐梁的时候才开始。当时沈约、周颗等人分辨出汉语的四声规律,并运用到文学创作中,造成了声调的低昂顿挫与诗文的音乐美感。人们称这种新变的讲究声韵的诗体为“永明体”。唐代初年出现的格律诗,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八病是指在运用四声的规律进行文学创作时应该避免的八种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随着语言的演变,人声逐渐消失。在元朝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中就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把入声派人平、上、去三声中。明、清两代的韵书却没有接受,还是延续古代做法。现代普通话中入声已经完全消失,四个声调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方言》 《方言》 全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名称由来是因为素朝以前,政府每年都会派遣“幡轩使者”到各地搜集方言,并记录整理。这是中国第一部对方言词汇进行比较的重要著作。西汉扬雄撰,但扬雄的原本已散佚,今存十三卷,即……查看详情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法的著作,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语言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却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也没有一部系统的专著。十九世纪末,曾在法国留学的马建忠,借鉴拉丁……查看详情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约58-约147,字叔重)著,成书于永元十二年(100),二十年后由其子许冲进献给朝廷。利用“六书”理论对汉字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字形与字义、字音的关系,是《说文解字》的主要内容和重大贡献。全书收字……查看详情
六书 六书 古人分析汉字构造和使用而归纳出来的六种规则。最早解释“六书”内容的是西汉末年的刘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不仅对“六书”作了系统全面的解释,而且还利用“六书”理论对九千三百五十三个汉字作了具体分析,从此,“六书”成为研究汉字的……查看详情
隶变 隶变 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字形变圆为方,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是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隶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①改曲为直:隶书不再顾及象形原则,把古字分解或改成平直的笔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