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与七阁-中国古代古籍常识

时间:2024-11-10 14:59:03关键词:《四库全书》与七阁,古籍常识

《四库全书》与七阁

《四库全书》与七阁《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三万六千三百零四册,近二百三十万页,约八亿字。全书收录了从先茶到清乾隆之间的大量重要古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甚至还有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来华欧洲传教士的一些著作,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但修书过程中,对古籍的销毁与删改也一直为后人所诟病。

《四库全书》修成后,共抄写七部,乾隆时专门修建了七座藏书阁,用于存放此书。

①文渊阁,在北京故宫,乾隆三十九年建。第一部《四库全书》存于此,全书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②文溯阁,在沈阳故宫,乾隆四十七年建。全书现存甘肃省图书馆。

③文源阁,在北京圆明园,乾隆四十年建。咸丰十年书、阁俱被八国联军焚毁。

④文津阁,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乾隆四十年建。全书现存国家图书馆。

⑤文汇阁,在江苏扬州大观堂,乾隆四十五年建。咸丰四年被焚。⑥文宗阁,在江苏镇江金山寺,乾隆四十四年建。咸丰三年被焚。

⑦文澜阁,在杭州圣因寺,乾隆四十九年建。咸丰十年倒毁,书亦流散,光绪六年重建。

前四阁称“内廷四阁”,后三阁在江浙一带,称“江浙三阁”。七阁都是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样式建造的。

《四库全书》与七阁-中国古代古籍常识

十三经-中国古代古籍常识

十三经 十三经 是指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唐朝时,《春秋》分三传:《春秋左传》、《卷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周礼》、《……查看详情

三藏-中国古代古籍常识

三藏 三藏 佛教书籍的分类方法。藏,本意为筐箧等容纳物件的用具,引申为“凝”,总摄一切所应知之意,即以谙诵之法而师徒口传。三藏指佛经中的经、律、论三个部分。经藏是佛亲口宜说阿难复述的佛法,也就是佛本人的言教;律藏是佛制定的戒律,即律是佛针……查看详情

坊刻本-中国古代古籍常识

坊刻本 坊刻本 版本类型之一,指中国唐至清历代各地书坊刻印的书本。编刻图书并经营书业的书坊,唐代已经出现,至两宋而兴盛。书坊,又名书斋、书轩、书林、书堂、书肆、书棚、经籍铺、书籍铺、纸马铺等。清代书坊遍布全国各地,但有的已是单纯经销,并不……查看详情

三通-中国古代古籍常识

三通 三通 唐朝杜佑《通典》、宋朝郑樵《通志》、元朝马端临《文献通考》,合称三通。《通典》二百卷,记载自上古至唐代宗时期历代典制的沿革,内容丰富,对唐代制度叙述尤为详尽。《通志》二百卷,是上古到隋唐的纪传体通史,多抄录前史和《通典》,其中……查看详情

包背装-中国古代古籍常识

包背装 包背装 包背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兴起于南宋后期。包背装用相反的折叶,每版仍然单面印刷,但是折叶时是向外折叠,即将书页背对背地正折起来,使有文字的一面向外,版口作为书口。折好的书页依顺序排好,这意味着空白页折在里面,装订……查看详情